面對「住院無家屬」的困境,您是否感到無助? 現在,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與健保署推出的「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試辦計畫」提供新的照護選擇,讓您不必擔心住院病人無人照護。該計畫已擴大至84家醫院,並提供750點照護輔佐人力費用,減輕家屬照護壓力。更重要的是,醫務社工會協助處理住院期間的各項問題,例如醫療決策、出院準備等,讓住院無家屬的病人也能獲得完善的照護。
住院無家屬:生病住院,看護找不到、請不起,家屬又顧不來,住院整合照護服務可以幫上忙嗎?
面對人口老化、家庭結構改變,以及醫療照護資源有限的現況,許多住院病人缺乏家屬照護,面臨諸多難題。生病住院後,家屬可能因為工作繁忙、自身健康狀況不佳或經濟壓力等因素,無法全天候在醫院陪伴照顧,而尋找看護又可能面臨找不到、請不起等困境,讓許多家庭陷入困境。為了減輕家屬的照護負擔,提升病人的照護品質,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與健保署於去(2022)年共同推動「全民健康保險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試辦計畫」,核定40家醫院試辦,今(2023)年則擴增核定84家醫院,床數也從2,847床增擴到4,414床。
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試辦計畫,主要針對沒有家屬陪伴的病人提供照護輔佐人力,減輕家屬的照護負擔。在這個計畫下,醫院會負責安排照護輔佐人力,家屬不用自聘看護或全天候在醫院照顧病人,健保每日支付750點照護輔佐人力費用給醫院,民眾則自行負擔0~1,050元費用給醫院。例如,奇美醫療體系也於今年加入試辦計畫,床數共142床。
這個計畫的推出,為許多面臨照護困境的家庭帶來一線曙光。尤其對於「老老照顧」的家庭來說,更是雪中送炭。當家中長輩生病住院,需要人照顧,但子女可能也已經年邁,無法長時間陪伴,甚至自身也需要照護,這個時候,住院整合照護服務就可以提供協助,減輕家屬的照護壓力,讓病人得到更妥善的照顧。
院舍環境的病毒防控措施
在長者護理院舍中,有效控制病毒傳播是重中之重。院舍環境的特殊性,需要我們採取更積極的防禦措施,以保障院友的健康安全。為了有效阻隔病毒傳播,院舍會在飯廳中的每一張桌上,放置分隔用的透明膠架,在院友用膳時將他們分隔開,阻隔飛沫這主要散播病毒的來源。 此外,院舍亦為曾進出社區和醫院的院友增設不同的隔離區,以屏風將每名有需要的院友隔離一段時間,而部分透明的隔屏,方便同工觀察院友的活動。 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減少院友之間的接觸,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除了上述措施,院舍亦設有隔離室,在有需要時使用,例如院友出現疑似感染症狀時。隔離室的設置,可以有效地隔離感染源,避免病毒在院舍內擴散。 以下列舉一些院舍環境的病毒防控措施:
- 飯廳隔離:在飯廳中每張餐桌放置透明膠架,將院友分隔開,阻隔飛沫傳播。
- 隔離區:為曾進出社區和醫院的院友增設不同的隔離區,以屏風將每名有需要的院友隔離一段時間,並使用透明隔屏方便觀察院友的活動。
- 隔離室:設置隔離室,在有需要時使用,例如院友出現疑似感染症狀時。
- 加強清潔消毒:定期清潔消毒院舍環境,特別是高接觸區域,例如門把手、扶手等。
- 個人衛生:鼓勵院友和員工勤洗手、戴口罩,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 定期體溫監測:定期監測院友和員工的體溫,及早發現疑似感染者。
- 員工培訓:定期對員工進行病毒防控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提高他們的防控意識和能力。
通過以上措施,院舍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毒傳播,為院友提供一個安全、健康和舒適的居住環境。
住院無家屬.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住院費用包含哪些?
住院期間的費用,除了醫療費用外,還有許多額外的支出,例如膳食、看護等,這些費用是否都包含在全民健康保險的補助範圍內呢?答案是不一定。住院費用補助範圍,以因疾病、傷害事故就醫所生全民健康保險之應自行負擔之住院費用為限。簡單來說,就是指因疾病或意外事故住院時,需要自行負擔的醫療費用,例如住院期間的藥費、檢查費、手術費等。
然而,以下費用不包含在全民健康保險的住院費用補助範圍內:
- 義肢、義眼、義齒: 這些屬於醫療輔具,需要另外申請補助。
- 配鏡、鑲牙、整容、整形: 這些屬於美容或整形手術,不在健保補助範圍內。
- 病人運輸: 包括救護車費用、交通費等,通常需要自行負擔。
- 指定醫師、特別護士: 如果需要指定特定醫師或特別護士,通常需要額外支付費用。
- 指定藥品材料費: 部分藥品或醫療材料需要自費。
- 掛號費: 一般而言,掛號費需要自行負擔。
- 疾病預防與非因疾病而施行預防之手術或節育結紮: 這些屬於預防性醫療,通常需要自費。
- 指定病房費: 一般病房以外的病房,例如單人房、雙人房等,通常需要額外支付費用。
因此,在住院前,務必先了解全民健康保險的補助範圍,並做好財務規劃。您可以諮詢您的保險公司或醫療機構,了解您的具體補助範圍,並預估可能需要自費的項目,以便做好準備。
費用項目 | 是否包含在全民健康保險補助範圍內 | 說明 |
---|---|---|
因疾病、傷害事故就醫所生全民健康保險之應自行負擔之住院費用 | 包含 | 包含住院期間的藥費、檢查費、手術費等。 |
義肢、義眼、義齒 | 不包含 | 屬於醫療輔具,需要另外申請補助。 |
配鏡、鑲牙、整容、整形 | 不包含 | 屬於美容或整形手術,不在健保補助範圍內。 |
病人運輸 | 不包含 | 包括救護車費用、交通費等,通常需要自行負擔。 |
指定醫師、特別護士 | 不包含 | 如果需要指定特定醫師或特別護士,通常需要額外支付費用。 |
指定藥品材料費 | 不包含 | 部分藥品或醫療材料需要自費。 |
掛號費 | 不包含 | 一般而言,掛號費需要自行負擔。 |
疾病預防與非因疾病而施行預防之手術或節育結紮 | 不包含 | 這些屬於預防性醫療,通常需要自費。 |
指定病房費 (例如單人房、雙人房等) | 不包含 | 一般病房以外的病房,通常需要額外支付費用。 |
如何將「心無所住」應用於住院照護
「心無所住」是一種深奧的哲學概念,它可以幫助我們在面對壓力和挑戰時,保持內心的平靜與穩定。在醫院照護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面臨各種不確定性,例如病情的變化、治療的結果、以及家人的擔憂等。這些因素很容易讓我們感到焦慮、不安,甚至陷入恐慌。而「心無所住」的智慧,可以幫助我們在這些情況下保持內心的平靜,並以更積極的心態面對挑戰。
如何將「心無所住」的智慧應用於住院照護呢?首先,我們需要理解「心無所住」的真正含義。它並非指我們要對周遭的一切漠不關心,而是指我們要放下對事物的執著和控制欲。當我們對事物過於執著時,就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產生各種負面情緒。例如,我們可能會擔心病情的發展,害怕治療的副作用,或者擔心家人的反應。這些擔憂會讓我們感到焦慮不安,甚至影響到我們的治療效果。
「心無所住」的智慧告訴我們,要以「生其心」的態度,以無私、無我的智慧,處理一切事物。面對這些反應,心中不受影響,不留下任何痕跡,就是「無住」。換句話說,我們應該保持對事物的覺察,但不要被它們所左右。當我們能夠放下對事物的執著,就能夠以更平和的心態面對各種挑戰,並做出更明智的決定。例如,我們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治療過程,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指示,並相信專業的醫療團隊會盡力幫助我們康復。同時,我們也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和身體感受上,以保持內心的平靜和穩定。
在醫院照護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透過以下幾個方法來培養「心無所住」的狀態:
- 覺察練習: 透過專注於當下,觀察自己的思緒和情緒,而不被它們所左右。例如,當我們感到焦慮時,可以試著觀察自己的呼吸,感受身體的感受,並提醒自己,這些情緒只是暫時的,它們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 冥想練習: 透過靜坐和專注呼吸,訓練心靈專注於當下,減少對過去的執著和對未來的擔憂。冥想可以幫助我們放鬆身心,減少壓力和焦慮,並建立更穩定的情緒狀態。
- 正念練習: 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活動,例如吃飯、走路或與他人交談,以培養對當下的覺察和欣賞。正念練習可以幫助我們更專注於當下,減少對過去的後悔和對未來的擔憂,並享受當下的美好。
透過這些練習,我們可以逐漸培養「心無所住」的狀態,並以更積極的心態面對住院照護的各種挑戰。當我們能夠放下對事物的執著,就能夠以更平和的心態面對各種挑戰,並做出更明智的決定。同時,我們也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和身體感受上,以保持內心的平靜和穩定。
無住心態:在照護中找到平靜
面對住院無家屬的照護挑戰,除了實際的照護流程和資源外,心態的調整也至關重要。這裡我們要介紹一個佛教哲學中的重要概念:「無住」。「無住」是什麼呢? 就是不在一個念頭或任何現象上產生執著,牢牢不放。 比如受了打擊,被心外的事物所困擾,那叫心有所住。 貪美食的,心注意美食。 心中老是牽掛著這些東西,這就叫「有所住」。
在照護過程中,我們容易被各種擔憂、焦慮、壓力所困擾。例如,擔心病人的病情,害怕自己無法勝任照護工作,擔心家人的情緒等等。這些都是「有所住」的表現,會讓我們的心變得緊繃,無法平靜地面對眼前的狀況。而「無住」則是一種放下執著,保持心靈自由的狀態。它並非否定這些擔憂和壓力,而是提醒我們,這些情緒只是暫時的,不必過度執著於它們。
如何將「無住」的理念運用到照護中呢? 首先,我們要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觀察它們的起滅變化,而不被它們所左右。當感到焦慮時,可以深呼吸,提醒自己此刻的焦慮並非真實的狀況,只是暫時的情緒波動。其次,要專注於當下,將注意力放在病人的需求和眼前的照護工作上。例如,專注於為病人清潔身體,專注於與病人聊天,專注於觀察病人的反應等等。當我們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就能減少對過去的悔恨和對未來的擔憂,讓心靈保持平靜。
「無住」並非消極的逃避,而是積極的轉變。它讓我們在面對壓力和挑戰時,能夠保持清醒和理智,以更有效的方式處理問題。在照護過程中,運用「無住」的心態,可以幫助我們減輕壓力,提升照護品質,並在過程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喜悅。
住院無家屬結論
住院無家屬,是一項巨大的挑戰,不僅是病人本身面臨照護上的困境,家屬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然而,透過「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試辦計畫」,以及醫務社工的協助,可以為「住院無家屬」的病人提供更完善的照護方案。這個計畫可以減輕家屬的照護負擔,並提升病人的照護品質。此外,我們也可以透過「無住」的心態,保持內心的平靜,以更積極的心態面對挑戰,讓「住院無家屬」的照護過程更順利,也讓病人感受到溫暖和關懷。
面對「住院無家屬」的困境,我們需要積極寻求各種资源和支持。了解相關政策、掌握資訊、善用資源,才能為「住院無家屬」的病人提供更適切的照護方案,減輕家屬照顧壓力,提升照護品質。
住院無家屬 常見問題快速FAQ
請問住院整合照護服務的申請條件有哪些?
根據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的規定,申請住院整合照護服務的條件包含:
1. 病人本身無家屬陪伴,且無親友可協助照護。
2. 病人為身心功能障礙者,且無親友可協助照護。
3. 病人經醫師評估有需要住院整合照護服務,例如需協助照護、協助醫療決策、協助出院準備等。
符合以上條件的病人,可以向參與試辦計畫的醫院提出申請,醫院會進行評估,符合資格者將提供照護輔佐人力服務。
我想申請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該如何聯繫?
可以透過以下方式聯絡:
1. 直接聯繫參與試辦計畫的醫院,詢問相關資訊和申請流程。
2. 撥打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的諮詢專線,了解相關資訊和申請流程。
3. 參考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的官網,查詢參與試辦計畫的醫院名單和聯繫方式。
住院整合照護服務的費用如何計算?
住院整合照護服務的費用主要包含兩部分:
1. 健保支付的照護輔佐人力費用:健保每日支付750點照護輔佐人力費用給醫院。
2. 病人自行負擔的費用:病人自行負擔的費用,則視醫院收費標準而定,目前大多落在0至1,050元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