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嚥困難分級攻略: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 (IDDSI Framework) 完整教學

吞嚥困難分級是指根據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 (IDDSI Framework) 將食物和飲料劃分為八個等級,以幫助患者安全有效地進食。該標準使用數字、文字描述和顏色來區分不同等級,其中 0↔︎4 級代表飲品,3↔︎7 級代表食物。標準還提供了簡單易懂的測試方法,讓使用者可以輕鬆判斷食物或飲料的級別,進而制定出適合患者的飲食計劃,提升患者的營養狀況,並減少吞嚥困難帶來的風險。

可以參考 如何量脈搏:完整教學,輕鬆掌握健康指標

吞嚥困難分級: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 (IDDSI Framework)

吞嚥困難,又稱為吞嚥障礙,是指患者在吞嚥食物或液體時出現困難,可能導致食物或液體進入氣管或肺部,造成嗆咳、呼吸困難、肺炎等併發症。為了確保患者安全有效地進食,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 (IDDSI Framework) 應運而生,提供一個統一的標準,幫助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護理人員及家屬,根據患者的吞嚥能力,制定安全有效的飲食計劃。IDDSI Framework 分為八個連續等級,以0↔︎7級代表,每個等級均以數字、文字描述及顏色作為區別。 其中0↔︎4級代表飲品 (正三角),3↔︎7級代表食品 (倒三角)。 標準亦指明簡單、無需複雜儀器便可測試的方法來斷定食品或飲品的級別。

IDDSI Framework 的八個等級分別為:

  • 0級:薄液 (Thin):最稀薄的液體,例如水、茶、果汁等。
  • 1級:輕微稠液 (Slightly Thick):比0級稠一點,例如蜂蜜水、稀釋的牛奶等。
  • 2級:中度稠液 (Mildly Thick):稠度介於0級和3級之間,例如優酪乳、濃湯等。
  • 3級:稠液 (Thick):稠度介於2級和4級之間,例如果醬、濃稠的優酪乳等。
  • 4級:極稠液 (Extremely Thick):最稠的液體,例如果凍、布丁等。
  • 3級:碎狀 (Minced and Moist):食物被切碎成小塊,並保持濕潤,例如煮熟的蔬菜、肉類等。
  • 4級:泥狀 (Pureed):食物被磨成泥狀,例如嬰兒食品、果泥等。
  • 5級:軟化 (Soft and Bite-Sized):食物被軟化,但仍保留原來的形狀,例如軟化的麵包、煮熟的雞肉等。
  • 6級:易碎 (Easy to Cut):食物易於切割,例如軟化的水果、煮熟的魚肉等。
  • 7級:正常 (Regular):食物沒有經過任何處理,例如生菜、餅乾等。

每個等級都有其獨特的特性,例如0級的薄液最容易吞嚥,而7級的正常食物則需要較強的吞嚥能力。醫療保健專業人員會根據患者的吞嚥能力和需求,選擇適合的等級,制定安全有效的飲食計劃,幫助患者獲得充足的營養,並改善吞嚥困難帶來的問題。

吞嚥困難的成因

吞嚥困難,又稱為吞嚥障礙,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影響著各個年齡層的人。當病人因為機能、構造或心理原因,造成進食時食物不易咀嚼、吞嚥或容易嗆到,即為吞嚥困難。 吞嚥動作包含以下4個部分:

  • 口腔準備期:食物進入口中,經過唇、齒、顎等部位咀嚼磨碎。
  • 口腔期:舌頭將磨碎的食物向後推,引起吞嚥反射。
  • 咽喉期:吞嚥反射後,將磨碎的食物推向食道。
  • 食道期:磨碎的食物進入胃中。
  • 當上述任一環節出現問題時,即可能造成吞嚥困難。 造成吞嚥困難的疾病眾多,不同疾病也有不同的症狀,其中較嚴重的有中風、帕金森氏症、頭頸癌等。

    中風:中風是造成吞嚥困難最常見的原因之一。中風會損傷腦部控制吞嚥的區域,導致吞嚥肌肉無力或協調失常,進而造成吞嚥困難。中風的症狀包括吞嚥困難、記憶喪失、大小便失禁、抽搐、意識模糊、昏迷以及眼歪嘴斜等。

    帕金森氏症:帕金森氏症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會影響腦部控制運動的區域。帕金森氏症會導致肌肉僵硬、顫抖、動作緩慢等症狀,也會影響吞嚥功能。帕金森氏症的症狀包括吞嚥困難、顫抖、肌肉僵硬、遲鈍以及姿態異常等。

    頭頸癌:頭頸癌會影響口腔、咽喉、食道等部位,導致吞嚥困難。頭頸癌的症狀包括吞嚥困難、聲音嘶啞、喉嚨痛、耳痛、頸部腫塊等。

    除了以上疾病外,其他造成吞嚥困難的原因還包括:

  • 神經系統疾病:例如腦性麻痺、多發性硬化症、腦膜炎等。
  • 肌肉疾病:例如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重症肌無力症等。
  • 口腔疾病:例如口腔癌、牙周病等。
  • 食道疾病:例如食道癌、食道狹窄等。
  • 心理因素:例如焦慮、抑鬱等。
  • 只要出現吞嚥困難,建議儘快就醫找出病因,接受適當的治療,以改善吞嚥功能,避免食物嗆入氣管,造成窒息或肺炎等併發症。

    吞嚥困難分級攻略: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 (IDDSI Framework) 完整教學

    吞嚥困難分級.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吞嚥困難對全球人口的影響

    吞嚥困難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全球性健康問題,影響著各個年齡層的人們,特別是老年人口。據估計,吞嚥困難影響全球 8% 的人口,約佔全球人口的 6 億多人。研究指出,咀嚼吞嚥困難在 65 至 70 歲族群的盛行率約為 13%,70 至 80 歲則為 16%,而 80 歲以上則高達 33%;將近一半 (47%) 的年老體弱住院患者有吞嚥困難。

    吞嚥困難的影響遠遠超乎我們想像,它不僅僅是進食的困難,更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包括威脅生命的胸部感染 (或肺炎)、營養不良或脫水,進而影響個體的整體健康狀況和生活品質。

    吞嚥困難患者由於無法正常進食,容易出現營養不良和脫水,導致體重下降、免疫力降低,更容易受到感染。此外,食物殘渣容易滯留在呼吸道,造成誤吸,引發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吞嚥困難還會對患者的心理造成負面影響。進食困難會讓患者感到沮喪、焦慮、自卑,甚至產生社交退縮,影響其生活品質。

    吞嚥困難的影響不僅僅局限於患者本身,也會對家庭和社會造成負擔。照顧吞嚥困難患者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對家庭成員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影響。同時,吞嚥困難患者的醫療費用也十分高昂,對社會醫療資源造成壓力。

    因此,提升對吞嚥困難的認識和理解,並積極採取措施預防和治療,對於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降低醫療成本,維護社會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吞嚥困難對全球人口的影響
    影響 說明
    人口比例 影響全球 8% 的人口,約佔全球人口的 6 億多人。
    年齡分布 65 至 70 歲:約 13%;70 至 80 歲:約 16%;80 歲以上:高達 33%。
    健康影響
    • 營養不良或脫水
    • 胸部感染 (或肺炎)
    • 免疫力降低
    • 誤吸,引發肺炎等呼吸道感染
    心理影響
    • 沮喪、焦慮、自卑
    • 社交退縮
    家庭和社會影響
    • 照顧者時間和精力投入
    • 高昂的醫療費用
    • 對社會醫療資源造成壓力

    吞嚥困難患者的口腔處理能力

    吞嚥困難患者的口腔處理能力會受到口腔機能損傷程度和恢復或惡化階段差異的影響,形成不同程度的感覺和運動障礙,進而影響他們對食團的需求。例如,中風後,患者可能患有口腔偏癱,影響其控制食團的能力,而運動協調能力降低,則難以將食團粒徑充分降低至「可吞嚥」的狀態,並安全地將其移至口腔後方進行吞嚥。

    咀嚼不良的大塊食物可能會卡在臉頰上、黏在硬顎上、滯留在氣管中或卡在食道中,造成窒息 (Cichero, 2015; Cichero et al., 2013)。因此,針對吞嚥困難患者,必須仔細評估其咀嚼和吞嚥功能,制定食物質地調整程度,以決定食物內容與質地特性,提供不同狀態使用者飲食所需。

    對於不能充分咀嚼的人而言,食團必須夠柔軟;對於難以口腔處理(攪拌、壓碎等)形成食團者,食團必須具有凝聚力,並且要足夠濕潤,以利於通過口腔、咽和食道。例如,對於口腔偏癱的患者,可以提供較軟的食物,例如軟化的水果、蔬菜泥或肉泥,避免需要過度咀嚼的堅硬食物。

    此外,對於難以形成食團的患者,可以提供較濕潤的食物,例如粥、湯或果泥,以幫助他們更容易將食物混合成團,並順利吞嚥。同時,可以使用輔助工具,例如勺子、吸管等,協助他們進食,並訓練他們使用非受損側的口腔肌肉進行咀嚼和吞嚥。

    總之,吞嚥困難患者的口腔處理能力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需要根據患者的個體狀況進行評估和調整,才能制定出最適合的食團質地和飲食方案,確保患者安全、有效地進食,維持良好的營養狀態。

    如何預防長期吞嚥困難?

    吞嚥困難,指的是食物由口腔進入到胃的過程中發生困難,導致無法正常咀嚼或吞嚥,容易造成食物或液體誤吸入到氣管,進入肺部。長期吞嚥困難會造成營養不良、脫水及吸入性肺炎等合併症。常見於腦中風、頭部外傷、重症肌無力等病症。

    預防長期吞嚥困難,需要從多方面著手,以下提供一些實用的技巧和建議:

    • 調整進食方法:根據患者吞嚥能力,建議適當的餵食姿勢和方法。例如,對於吞嚥困難的患者,可以將頭部稍微向前傾斜,並將下巴稍微抬高,以利於食物順利通過食道。此外,可以選擇較小的湯匙或吸管,並將食物切成小塊,方便患者咀嚼和吞嚥。
    • 改變食物質地:將食物調整為更易吞嚥的質地,例如將麵包、饅頭等泡軟,或將食物打成泥狀,可以減少患者吞嚥的困難。
    • 少量多餐:建議患者一天五餐以上,並確保每餐攝取量足夠。這樣可以減輕患者每次進食的負擔,並避免過度飽食導致吞嚥困難。
    • 均衡飲食:鼓勵患者攝取六大類食物,以滿足每日營養需求。六大類食物包括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蔬菜、水果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均衡飲食可以提供患者所需的營養,並增強抵抗力,有助於預防長期吞嚥困難造成的併發症。
    • 依病程及病人狀況,循序漸進的改變飲食質地:對於吞嚥困難的患者,可以從流質食物開始,逐漸增加食物的稠度,例如從稀飯、湯品,到軟飯、麵條,最後再嘗試固體食物。這樣可以讓患者逐漸適應不同的食物質地,避免突然改變飲食造成吞嚥困難。

    此外,建議患者家屬或照護者多加留意患者的吞嚥狀況,例如觀察患者是否出現咳嗽、嗆咳、流口水、聲音嘶啞等症狀,並及時與醫療專業人員溝通,尋求適切的治療方案。

    可以參考 吞嚥困難分級

    吞嚥困難分級結論

    吞嚥困難分級的應用對於患者的安全進食至關重要。透過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 (IDDSI Framework) 進行吞嚥困難分級,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能夠根據患者的吞嚥能力制定出最適合的飲食計劃,以確保患者安全、有效地獲得所需的營養。

    了解並應用 IDDSI Framework 不僅能夠幫助患者改善吞嚥困難帶來的問題,更能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減少併發症的風險。我們鼓勵每個人都能夠掌握吞嚥困難分級的知識,並將其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照護。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您更好地理解吞嚥困難分級的知識,並在實際應用中發揮作用。

    吞嚥困難分級 常見問題快速FAQ

    什麼是 IDDSI Framework?

    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 (IDDSI Framework) 是一個統一的國際標準,用於描述食物和飲料的質地,以幫助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護理人員和家屬根據患者的吞嚥能力,制定安全有效的飲食計劃。IDDSI Framework 將食物和飲料分為八個等級,從 0 級(最稀薄的液體)到 7 級(正常食物),每個等級都有明確的描述和測試方法。

    IDDSI Framework 有什麼好處?

    IDDSI Framework 的好處包括:

    • 統一標準:提供一個國際通用的標準,減少不同醫療機構之間的溝通障礙,確保患者在不同場所都能得到一致的飲食照護。
    • 安全有效:根據患者的吞嚥能力制定飲食計劃,減少食物或液體誤吸入氣管,降低肺炎等併發症的風險。
    • 提升營養:確保患者獲得充足的營養,維持良好的身體狀況。
    • 改善生活品質:讓患者能夠安全、舒適地進食,提升生活品質。

    如何使用 IDDSI Framework?

    使用 IDDSI Framework,首先需要評估患者的吞嚥能力,了解患者可以吞嚥哪些等級的食物和飲料。然後,根據評估結果制定飲食計劃,選擇適合患者的等級,並提供適當的輔助工具,例如勺子、吸管等,協助他們進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