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健康的第一步就是勤洗手,而「洗手五步驟」是預防疾病的關鍵!這個簡單的步驟包括:先將雙手以清水潤濕並塗抹肥皂,接著仔細搓洗掌心、手背、指縫和指甲至少20秒,再用清水沖洗乾淨。最後,記得用乾淨的毛巾或紙巾將雙手擦乾。透過遵循這五個步驟,我們可以有效地去除手上的細菌和病毒,降低感染的風險。
可以參考 肌少症會好嗎?改善肌少症的秘訣大公開!
洗手五步驟:預防疾病的必學秘訣
在這個充滿細菌和病毒的世界裡,勤洗手是保護自己和他人健康的關鍵。正確的洗手技巧,不僅能有效去除手上的病原體,更能降低感染疾病的風險。然而,許多人對於洗手的步驟和時間長度並不了解,甚至存在錯誤的洗手習慣。因此,掌握正確的洗手五步驟,並將其融入日常生活,是維持個人衛生和預防疾病的必學秘訣。
洗手五步驟,簡單易懂,卻能發揮強大的防護功效。首先,將雙手在水龍頭下淋濕,並塗抹肥皂或洗手液。接著,仔細搓洗雙手,包括手心、手背、指縫、指甲,至少20秒鐘。這一步驟至關重要,因為細菌和病毒通常藏匿在這些不易清潔的部位。第三步,將雙手在流動的水下沖洗乾淨,確保肥皂或洗手液完全去除。第四步,用乾淨的毛巾或紙巾將雙手擦乾。最後,用乾淨的毛巾或紙巾將水龍頭擦拭乾淨,避免再次接觸到細菌。
除了五步驟之外,我們更應該注意洗手的時機。例如,在接觸公共物品、使用廁所後、進食前、處理生鮮食材後、接觸寵物後,以及咳嗽或打噴嚏後,都應該立即洗手。
正確的洗手不僅能有效預防疾病,更能提升個人衛生習慣,讓您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安心。讓我們一起學習正確的洗手五步驟,共同打造一個健康安全的環境!
「勤洗手」的重要性
「勤洗手」除了是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疫工作外,也是預防各項傳染病的重要動作!就讓我們好好落實「洗手五步驟」及「搓手七字訣」,強化自身衛生習慣,保護您我健康!
您是否知道,我們的手上隨時都可能沾染著各種病菌?這些病菌可能來自於我們觸摸過的物品、環境、甚至空氣中。當我們沒有勤洗手時,這些病菌就可能透過我們的雙手,傳染到我們的口、鼻、眼等部位,造成感染。因此,勤洗手是預防疾病傳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保護自身健康的重要環節。
勤洗手可以有效降低以下疾病的感染風險:
- 感冒、流感: 病毒透過飛沫傳播,當我們用手觸摸口鼻,或接觸到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後,就可能感染。
- 腸胃炎: 諾羅病毒、輪狀病毒等腸胃炎病毒,常透過糞口途徑傳播,如果沒有勤洗手,就可能將病毒帶入口中,造成感染。
- 皮膚病: 許多皮膚病,例如濕疹、癬等,都可能透過接觸傳染,勤洗手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 其他傳染病: 許多傳染病,例如細菌性感染、寄生蟲感染等,都可能透過接觸傳播,勤洗手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除了預防疾病傳播,勤洗手還有以下好處:
- 提升個人衛生習慣: 勤洗手可以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讓您更注重個人衛生,減少疾病感染的機會。
- 建立健康生活模式: 勤洗手是建立健康生活模式的重要環節,可以幫助您預防疾病,維持身體健康。
- 減少抗生素使用: 勤洗手可以降低感染風險,減少使用抗生素的機會,有助於減少抗生素耐藥性的產生。
總而言之,勤洗手是預防疾病傳播,保護自身健康的最佳方法之一。讓我們一起落實「洗手五步驟」及「搓手七字訣」,強化自身衛生習慣,打造健康生活!
洗手五步驟.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洗手時機:掌握關鍵時刻,守護健康
除了正確的洗手步驟,掌握洗手時機也是預防疾病傳播的關鍵。以下列舉幾種需要洗手的情況,讓您時刻保持衛生習慣,保護自己和周圍的人:
- 接觸公共物品後: 像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使用公共廁所、觸摸門把、電梯按鈕等,這些物品表面可能存在病毒或細菌,因此接觸後應立即洗手。
- 接觸動物或寵物後: 動物身上可能帶有病菌,接觸後應立即洗手,避免將病菌傳染給自己或他人。
- 咳嗽或打噴嚏後: 咳嗽或打噴嚏時,會將飛沫散播到空氣中,這些飛沫可能含有病毒或細菌,因此應立即洗手,避免將病菌傳染給自己或他人。
- 處理食物前、中、後: 處理食物前,應先洗手,以避免將手上的病菌傳染到食物中。處理食物過程中,也要隨時保持手部清潔。食用完畢後,也應立即洗手,避免將食物殘渣帶到其他地方。
- 接觸垃圾或污垢後: 處理垃圾或接觸污垢後,應立即洗手,避免將病菌傳染到其他地方。
- 接觸傷口或血液後: 處理傷口或接觸血液後,應立即洗手,避免將病菌傳染到其他地方。
- 使用藥物或醫療器械後: 使用藥物或醫療器械後,應立即洗手,避免將病菌傳染到其他地方。
- 外出回家後: 外出回家後,應立即洗手,避免將手上的病菌帶入家中。
- 與他人接觸後: 與他人接觸後,應立即洗手,避免將手上的病菌傳染給他人。
除了以上列舉的時機,只要感覺手部有沾染到髒污或有接觸到可能帶有病菌的物品,都應該立即洗手。掌握正確的洗手步驟和洗手時機,是預防疾病傳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讓我們一起守護健康,共同度過疫情。
需要洗手的情況 | 說明 |
---|---|
接觸公共物品後 | 像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使用公共廁所、觸摸門把、電梯按鈕等,這些物品表面可能存在病毒或細菌,因此接觸後應立即洗手。 |
接觸動物或寵物後 | 動物身上可能帶有病菌,接觸後應立即洗手,避免將病菌傳染給自己或他人。 |
咳嗽或打噴嚏後 | 咳嗽或打噴嚏時,會將飛沫散播到空氣中,這些飛沫可能含有病毒或細菌,因此應立即洗手,避免將病菌傳染給自己或他人。 |
處理食物前、中、後 | 處理食物前,應先洗手,以避免將手上的病菌傳染到食物中。處理食物過程中,也要隨時保持手部清潔。食用完畢後,也應立即洗手,避免將食物殘渣帶到其他地方。 |
接觸垃圾或污垢後 | 處理垃圾或接觸污垢後,應立即洗手,避免將病菌傳染到其他地方。 |
接觸傷口或血液後 | 處理傷口或接觸血液後,應立即洗手,避免將病菌傳染到其他地方。 |
使用藥物或醫療器械後 | 使用藥物或醫療器械後,應立即洗手,避免將病菌傳染到其他地方。 |
外出回家後 | 外出回家後,應立即洗手,避免將手上的病菌帶入家中。 |
與他人接觸後 | 與他人接觸後,應立即洗手,避免將手上的病菌傳染給他人。 |
「內外夾弓大立腕」:洗手口訣,讓孩子輕鬆記住
洗手五步驟中「濕、搓、沖、捧、擦」的「搓」是關鍵,要仔細地洗,才能將病菌洗乾淨。 接下來介紹我們醫療人員使用的標準洗手步驟「內外夾弓大立腕」,OT學姊把它改編成孩子更容易記的口訣如下:
- 內: 洗手掌心,就像把雙手合起來,搓洗掌心一樣。
- 外: 洗手掌背,翻轉雙手,搓洗掌背。
- 夾: 洗手指縫,將手指交叉,搓洗指縫。
- 弓: 洗指尖和指甲縫,將手指彎曲成弓形,搓洗指尖和指甲縫。
- 大: 洗大拇指,將大拇指抓住,搓洗大拇指的各個部位。
- 立: 洗手腕,將手腕立起來,搓洗手腕。
- 腕: 洗手背,將手背朝上,搓洗手背。
這個口訣簡單易懂,孩子們很容易記住。每次洗手時,只要跟著「內外夾弓大立腕」的順序,就能確保每個部位都洗到,達到最佳的清潔效果。
除了口訣,也可以搭配洗手歌或洗手圖卡,讓孩子們在玩樂中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例如,可以唱著「洗手歌」:「濕濕搓搓沖沖捧捧擦擦,病菌不見了,健康來報到!」,或是讓孩子們跟著洗手圖卡,一步一步地練習洗手。
透過有趣的方式,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就能有效降低感染疾病的風險,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捧:捧水將水龍頭沖乾淨
洗手時,我們往往只專注於雙手本身的清潔,卻忽略了水龍頭也是細菌滋生的溫床。水龍頭表面容易沾染各種細菌,若在洗手後直接用手去關閉水龍頭,很容易將細菌再次帶回手上,前功盡棄。因此,在沖洗雙手後,記得用「捧水」的方式將水龍頭沖洗乾淨,避免細菌殘留。
捧水的方法很簡單,只需用雙手捧起水流,讓水流沖刷水龍頭表面即可。這個動作看似簡單,卻能有效地減少水龍頭上的細菌,避免再次污染雙手。
除了捧水之外,我們也可以使用「紙巾」來關閉水龍頭。使用紙巾墊手關閉水龍頭,可以有效隔絕雙手與水龍頭的直接接觸,防止細菌傳播。
無論是捧水還是使用紙巾,都是有效防止水龍頭二次污染的措施。在洗手時,別忘了這一步,才能真正達到清潔雙手的目的,避免細菌滋生,守護自身健康。
洗手五步驟結論
掌握「洗手五步驟」,不僅僅是為了預防疾病,更是為了打造一個健康、安全的生活環境。從接觸公共物品到處理食物,從接觸寵物到咳嗽打噴嚏,每個時刻都可能面臨著病菌的威脅。而「洗手五步驟」則像一道無形的防線,有效隔絕病菌,保護我們和周遭的人們。
勤洗手,是建立健康生活模式的重要環節,也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小事。讓我們一起學習正確的「洗手五步驟」,將其融入日常生活中,共同守護健康,打造一個充滿活力、充滿希望的未來!
洗手五步驟 常見問題快速FAQ
為什麼要洗手至少20秒?
洗手至少20秒是確保能夠充分去除手上的病菌和病毒的關鍵。這段時間可以讓肥皂或洗手液充分發揮作用,深入清潔指縫和指甲等容易藏匿病菌的部位,達到最佳的清潔效果。
使用哪種肥皂或洗手液最好?
選擇含酒精的洗手液或抗菌肥皂,可以有效殺滅手上的細菌和病毒。但要注意,酒精濃度過高可能會對皮膚造成刺激,建議選擇含60%-80%酒精的洗手液。
如果沒有肥皂或洗手液,怎麼辦?
如果沒有肥皂或洗手液,可以用清水搓洗雙手,至少20秒。雖然效果不如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好,但也能夠去除部分手上的污垢和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