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正確的「測量血壓」方法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一環。居家量測血壓時,保持放鬆狀態,並於測量前30分鐘避免抽菸、進食、攝取咖啡因飲料及運動,確保測量環境安靜。此外,了解不同年齡段的標準血壓值,並選擇適合的設備進行測量,才能有效監控自身血壓狀況,守護心血管健康。
可以參考 化療飲食指南:化療期間可以吃什麼?
血壓測量:血壓正常值?看懂血壓標準&年齡對照、高低血壓範圍
血壓是反映心臟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標,高血壓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卻也常常被忽略。許多人對於自己的血壓狀況並不了解,甚至不知道如何正確測量血壓。為了守護您的心血管健康,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和血壓標準至關重要。本文將帶您深入了解血壓的測量方法、正常值、高低血壓範圍,以及不同年齡段的標準對照,讓您在家就能輕鬆掌握血壓狀況,並及早預防心血管疾病。
首先,讓我們先了解血壓的定義。血壓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時對血管壁產生的壓力,通常以毫米汞柱(mmHg)為單位表示。血壓值由兩個數字組成,第一個數字代表收縮壓,也稱為高壓,是指心臟收縮時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第二個數字代表舒張壓,也稱為低壓,是指心臟舒張時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正常血壓值會隨著年齡、性別、體重、生活習慣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了解不同年齡段的標準對照非常重要。
根據台灣高血壓學會與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於2022年5月發布的最新指引,高血壓診斷標準值已有所調整。以往高血壓診斷標準值為<140/90mmHg,但現在已更新為<130/80mmHg。這意味著,即使您的血壓值介於130/80mmHg至139/89mmHg之間,也屬於高血壓前期,需要多加注意。
此外,除了診斷標準值外,不同年齡段的正常血壓值也有所差異。一般而言,隨著年齡增長,血壓值會逐漸升高。因此,了解不同年齡段的標準對照,才能更準確地評估自己的血壓狀況,並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
在下一章節,我們將深入探討如何在家正確測量血壓,以及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血壓計。
正確的測量步驟
準確測量血壓是掌握自身健康狀況的重要環節,以下步驟將引導您進行有效的血壓測量:
測量部位準備: 首先,選擇手臂作為測量部位,並確保手臂放鬆、內翻且略微彎曲,避免衣物束縛。袖袋下緣與前肘窩之間需保持2-3公分的間隔,確保袖袋能緊貼手臂而不壓迫血管。檢壓計的位置以能清楚讀數為準,不必過於計較與心臟位置是否呈現水平,因為研究顯示,檢壓計位置的微小變動對血壓讀數影響甚微。
充氣壓力: 測量前,先以手指觸摸手腕脈搏,感受脈搏跳動,並以此作為初始充氣壓力。接著,將聽診器置於前肘窩處,仔細聆聽脈搏跳動聲。當脈搏跳動聲完全消失時,表示充氣壓力已超過您的收縮壓。此時,再將充氣壓力增加30公釐水銀汞柱高。充氣過程中,每壓上升10公釐為宜,避免過快充氣造成不適。
放氣速度: 放氣時,水銀柱下沉速度應控制在每心跳2-3公釐,過快放氣會造成讀數不準確。
讀數判斷: 當水銀柱下降時,您會聽到第一個脈搏跳動聲,此時的讀數即為收縮壓。隨著水銀柱持續下降,脈搏跳動聲會逐漸減弱,直至完全消失。此時的讀數即為舒張壓。
檢壓計校準: 檢壓計的準確性至關重要,定期校準能確保測量結果的可靠性。檢壓計的水銀柱應直立不斜,否則讀數容易發生偏差。此外,水銀應位於0度位置,加壓後水銀柱才應相應增加。水銀會因蒸發或流失而影響準確性,因此定期校準不可忽視。
掌握正確的測量步驟,並定期校準檢壓計,才能有效地監測自身血壓,及早發現潛在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並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維護自身健康。
測量血壓.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在家輕鬆測量血壓,掌握健康指標
在掌握了血壓測量的重要性以及準備工作後,我們就來詳細說明如何在家輕鬆測量血壓,掌握自身健康指標。首先,選擇上臂作為測量部位,因為上臂血管較大,方便測量。測量時,應確保衣物不會束縛手臂,並保持輕鬆、內翻及微曲的姿勢,讓血管暢通無阻。其次,將袖袋包圍上臂,袖袋之下緣與前肘窩需有2-3公分之間隔,確保袖袋緊貼手臂,但不要過緊,以免影響測量結果。最後,將檢壓計放置於能清楚讀數的位置,不必過於計較是否與心臟位置呈現水平,因為根據研究,期間血壓讀數因檢壓計位置肢變動相差無幾。
值得注意的是,測量血壓時,需保持安靜,避免說話或移動,因為這些動作都會影響血壓讀數。此外,測量前需靜坐休息至少5分鐘,避免劇烈運動或吸煙,讓身體處於放鬆狀態,才能獲得準確的血壓值。
在家測量血壓時,建議每天在同一時間測量,並記錄每次的測量結果,以便觀察血壓的變化趨勢。如果發現血壓異常,應及時諮詢醫生,進行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步驟 | 說明 |
---|---|
部位選擇 | 選擇上臂作為測量部位,因為上臂血管較大,方便測量。 |
姿勢 | 確保衣物不會束縛手臂,並保持輕鬆、內翻及微曲的姿勢,讓血管暢通無阻。 |
袖袋位置 | 將袖袋包圍上臂,袖袋之下緣與前肘窩需有2-3公分之間隔,確保袖袋緊貼手臂,但不要過緊,以免影響測量結果。 |
檢壓計位置 | 將檢壓計放置於能清楚讀數的位置,不必過於計較是否與心臟位置呈現水平。 |
測量環境 | 測量時需保持安靜,避免說話或移動,讓身體處於放鬆狀態。 |
測量前準備 | 測量前需靜坐休息至少5分鐘,避免劇烈運動或吸煙。 |
測量時間 | 建議每天在同一時間測量,並記錄每次的測量結果。 |
異常情況 | 如果發現血壓異常,應及時諮詢醫生,進行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
測量前準備:
測量血壓前,做好準備工作可以讓您獲得更準確的結果,也避免因操作不當而影響測量結果。以下是一些測量前的準備事項:
- 放鬆心情:測量前至少休息5分鐘,讓身心放鬆,避免緊張或焦慮影響血壓。深呼吸幾次,讓自己平靜下來,有助於獲得更準確的測量值。
- 避免咖啡因和酒精:測量前30分鐘避免飲用咖啡、茶或酒精飲料,因為這些物質會影響血壓。
- 避免抽菸:抽菸會使心跳加速,影響血壓,因此測量前至少30分鐘避免抽菸。
- 穿著舒適的衣物:測量時,穿著舒適的衣物,避免衣物過緊壓迫手臂,影響血壓測量。
- 選擇合適的時間:建議在每天同一時間測量血壓,例如早上起床後或晚上睡前,這樣可以比較不同時間的血壓變化。
- 保持測量環境安靜:測量時,選擇安靜的環境,避免噪音干擾,例如電視、音樂等。
- 確保手臂舒適:測量前,將手臂放在與心臟同高度的位置,確保手臂舒適,避免過度彎曲或伸直。
- 選擇合適的袖帶:選擇合適尺寸的袖帶,過鬆或過緊都會影響測量結果。袖帶應緊貼手臂,但不要過緊,手指可以輕鬆插入袖帶與手臂之間。
做好以上準備工作,可以讓您獲得更準確的血壓測量結果,並有助於您更有效地掌握自己的血壓狀況。
居家血壓監測的「722」原則
許多人可能會好奇,量血壓時一定要坐著嗎?答案是肯定的!量血壓時,保持坐姿,避免講話,有助於獲得更準確的數據。而「722」原則正是居家血壓監測的精華所在,它指的是每天早、晚各量兩次血壓,並記錄下來。這樣一來,一天就能得到四個血壓數字,一周下來就有28個數據。透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剔除一些極端值,讓血壓數據更精確,更能反映真實的血壓狀況。
「722」原則的意義不僅在於獲得更精確的數據,更重要的是它讓病患能夠在家自行監測血壓,並掌握自身血壓的變化趨勢。傳統的醫療方式,往往需要病患定期回診,才能了解血壓狀況,而「722」原則則讓病患能夠隨時掌握自身血壓,並在必要時及時就醫。例如,有時隔2、3個月回診,透過「722」原則所收集的大數據,醫生就能清楚地知道病患的血壓是否有季節性的變化,或是其他特殊情況,進而做出更精準的診斷和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每次量血壓前,都要先休息5分鐘,避免看電視、說話,讓身體處於放鬆狀態,才能獲得更準確的數據。此外,選擇合適的血壓計也是非常重要的,建議諮詢醫生或藥師,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血壓計。
測量血壓結論
掌握正確的「測量血壓」方法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一環。居家量測血壓時,保持放鬆狀態,並於測量前30分鐘避免抽菸、進食、攝取咖啡因飲料及運動,確保測量環境安靜。此外,了解不同年齡段的標準血壓值,並選擇適合的設備進行測量,才能有效監控自身血壓狀況,守護心血管健康。透過「722」原則,每天早晚各測量兩次血壓,並記錄下數據,可以掌握血壓的變化趨勢,及早發現潛在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若發現血壓異常,應及時諮詢醫生,進行專業的診斷和治療,守護您的心血管健康。
測量血壓 常見問題快速FAQ
什麼是血壓?如何測量血壓?
血壓指的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時對血管壁產生的壓力,通常以毫米汞柱 (mmHg) 為單位表示。血壓由兩個數字組成,第一個數字代表收縮壓(高壓),是指心臟收縮時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第二個數字代表舒張壓(低壓),是指心臟舒張時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
測量血壓可以使用血壓計,常見的種類包括水銀式血壓計、電子式血壓計和腕式血壓計。使用前需先了解說明書,並根據指示操作。在測量前需先休息5分鐘,保持放鬆狀態,避免說話或移動。選擇合適的袖帶大小,並將袖帶緊貼手臂,但不要過緊。將聽診器置於前肘窩處,並慢慢放氣,觀察水銀柱下降的過程中,第一個脈搏跳動聲出現時的讀數即為收縮壓,最後一個脈搏跳動聲消失時的讀數即為舒張壓。
高血壓的標準值是多少?
根據台灣高血壓學會與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於2022年5月發布的最新指引,高血壓診斷標準值已有所調整。以往高血壓診斷標準值為<140/90mmHg,但現在已更新為<130/80mmHg。這意味著,即使您的血壓值介於130/80mmHg至139/89mmHg之間,也屬於高血壓前期,需要多加注意。
不同年齡段的正常血壓值也有所差異,一般而言,隨著年齡增長,血壓值會逐漸升高。因此,建議諮詢醫生了解自己的血壓標準值,並定期監測血壓狀況,及早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血壓計?
市面上血壓計種類繁多,選擇適合自己的血壓計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 準確性:選擇具備準確性認證的血壓計,確保測量結果的可靠性。
- 功能:根據自身需求選擇適合的功能,例如記憶功能、自動充氣功能等。
- 價格:根據預算選擇適合的價格範圍。
- 易用性:選擇操作簡單、易於上手的血壓計。
建議諮詢醫生或藥師,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血壓計,並定期校準,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