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糖尿病?常見症狀、8大危險因子、診斷治療一次看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全球盛行率持續攀升。為什麼會糖尿病? 主要原因是身體無法正常利用血糖,可能是因為胰島素分泌不足,或是胰島素無法正常作用,導致血糖在血液中堆積。這可能與遺傳、肥胖、缺乏運動、不良飲食習慣等多種因素有關。糖尿病的症狀包括口渴、多尿、體重減輕、疲倦等,需透過血糖檢測等方法進行診斷。及早診斷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預防併發症的發生,改善生活品質。

可以參考 醫院照服員工作內容:職責、福利、成為照服員的途徑

為什麼會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影響著全球數百萬人。它發生在身體無法有效地調節血糖水平時。血糖是身體的主要能量來源,由食物轉化而來。當身體無法產生足夠的胰島素或無法有效利用胰島素時,血糖就會在血液中積累,導致糖尿病。

糖尿病的盛行率在全球範圍內持續攀升,台灣也不例外。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國人糖病人口約有200多萬人,且每年以 25,000 名的速度持續增加。根據衛福部統計,2019年國人十大死因中,糖尿病位居第五名。糖尿病及高血糖不但增加死亡風險,相關的併發症如:血管及神經病變、腎臟病變、眼睛病變等,更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糖尿病的類型主要分為兩種:第一型糖尿病和第二型糖尿病。第一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身體的免疫系統會攻擊並破壞胰島素分泌細胞。第二型糖尿病則是由於身體無法有效利用胰島素,導致血糖升高。

了解糖尿病的成因、症狀和危險因子對於預防和管理糖尿病至關重要。接下來,我們將深入探討糖尿病的常見症狀、8個主要危險因子,以及如何診斷和治療糖尿病。

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會影響身體如何利用血糖(葡萄糖)。血糖是我們身體的主要能量來源,由我們吃的食物轉化而來。當身體無法正常使用血糖時,它會在血液中累積,導致各種健康問題。糖尿病的症狀可能很微妙,而且在早期階段可能不會很明顯,因此早期發現和治療至關重要。

您可以透過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來檢視自己是否有糖尿病的跡象。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糖尿病早期症狀:

  • 口渴:當血糖過高時,腎臟會試圖將多餘的糖分排出體外,這會導致你比平常喝更多水。
  • 飢餓:血糖過高會導致身體無法有效利用能量,因此你可能會感到比平常更飢餓。
  • 頻繁排尿:當腎臟排出多餘的糖分時,也會排出更多的水分,導致你比平常更頻繁地排尿。
  • 體重減輕:雖然你可能吃得比平常更多,但由於身體無法有效利用能量,你可能會出現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
  • 疲勞:血糖過高會導致身體無法有效利用能量,因此你可能會感到比平常更容易疲倦。
  • 視力模糊:高血糖會損害眼睛的血管,導致視力模糊。
  • 傷口難以癒合:高血糖會減緩傷口癒合的速度。
  • 反覆感染:高血糖會削弱免疫系統,導致你更容易感染。
  • 皮膚癢:高血糖會導致皮膚乾燥和發癢。
  • 牙齦發炎:高血糖會增加牙齦發炎的風險。

如果你發現自己有上述任何症狀,建議你盡快去看醫生,進行血糖檢測。早期診斷和治療可以幫助你控制血糖,並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

糖尿病的治療方法取決於你的糖尿病類型和病情嚴重程度。輕微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透過以下方法控制病情:

  • 減肥:減肥可以幫助改善胰島素敏感性,使身體更有效地利用血糖。
  • 調節飲食:選擇低糖、低脂肪、高纖維的食物,可以幫助控制血糖水平。
  • 適量運動:運動可以幫助改善胰島素敏感性,並降低血糖水平。

對於嚴重糖尿病患者,除了上述方法之外,可能還需要配合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可以幫助控制血糖水平,並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常見的藥物治療包括:

  • 降血糖藥物:口服藥物,可以幫助身體更有效地利用血糖。
  • 胰島素注射劑:直接注射胰島素,補充身體分泌不足的胰島素,幫助分解後的葡萄糖被器官細胞所運用,達到血糖平衡。多用於第一型糖尿病。

如果你被診斷出患有糖尿病,請務必與醫生密切合作,制定適合你的治療方案,並定期監測血糖水平。透過良好的控制,你可以過著健康的生活,並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

為什麼會糖尿病?常見症狀、8大危險因子、診斷治療一次看

為什麼會糖尿病.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糖尿病的分類:第一型、第二型、妊娠糖尿病 及其他

糖尿病的分類主要分為四種:第一型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以及其他。每種糖尿病的成因、症狀和治療方式都略有不同,了解這些差異有助於我們更精準地理解和管理糖尿病。

第一型糖尿病

又稱為幼年型或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是因自體免疫疾病,導致身體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並破壞了分泌胰島素的胰島細胞,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完全停止分泌。由於缺乏胰島素,身體無法將血糖送入細胞,導致血糖升高,並出現糖尿病的症狀。第一型糖尿病通常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發病,但成年人也有可能患病。此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終身依賴胰島素治療,透過注射胰島素來補充身體缺乏的胰島素,以控制血糖水平。

第二型糖尿病

又稱為成人型或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是目前最常見的糖尿病類型,佔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原因較為複雜,與遺傳、肥胖、缺乏運動、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年齡增長等因素有關。在第二型糖尿病中,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下降,導致胰島素無法有效地將血糖送入細胞,造成血糖升高。初期可能不需要注射胰島素,但隨著病情發展,也可能需要透過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

妊娠糖尿病

是指懷孕期間出現血糖升高的狀況,通常在懷孕第二或第三孕期出現。妊娠糖尿病的成因與懷孕期間荷爾蒙變化有關,導致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下降。妊娠糖尿病通常在生產後會自行消失,但部分患者可能會發展成第二型糖尿病。

其他

除了上述三種常見的糖尿病類型外,還有一些較罕見的糖尿病類型,例如:

單基因糖尿病: 是一種遺傳性糖尿病,通常在兒童時期發病。
藥物引起的糖尿病: 某些藥物,例如類固醇,可能會導致血糖升高。
胰島素抗體糖尿病: 是一種罕見的糖尿病類型,身體會產生抗胰島素抗體,阻止胰島素發揮作用。

了解不同的糖尿病類型,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理解糖尿病的成因和治療方法,並採取更有效的預防和管理措施。

“`html

糖尿病的分類
類型 說明 成因 症狀 治療
第一型糖尿病 又稱為幼年型或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自體免疫疾病,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完全停止分泌。 血糖升高,並出現糖尿病的症狀。 終身依賴胰島素治療。
第二型糖尿病 又稱為成人型或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是最常見的糖尿病類型。 遺傳、肥胖、缺乏運動、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年齡增長等因素。 血糖升高,初期可能不需要注射胰島素,但隨著病情發展可能需要。 透過調整生活方式、藥物治療、或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
妊娠糖尿病 懷孕期間出現血糖升高的狀況。 懷孕期間荷爾蒙變化,導致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下降。 血糖升高,通常在生產後會自行消失。 透過飲食控制、運動和藥物治療來控制血糖。
其他 較罕見的糖尿病類型。 遺傳、藥物、自身免疫等因素。 血糖升高,症狀依類型而有所不同。 依類型而有所不同,可能需要藥物治療或其他治療方式。

“`

糖尿病會有併發症嗎?

糖尿病雖然不會造成立即致命,但帶來的慢性併發症卻不容小覷,且影響範圍廣泛。當身體長期處在高血糖的狀態下,容易提高併發症的風險,包括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牙周病等,嚴重危害自身健康。

心血管疾病:高血糖會加速動脈硬化,增加心臟病、中風、周邊血管疾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血糖會損害血管內壁,導致血管壁變厚、變硬,進而阻礙血液流通,增加心臟負擔,引發心臟病或中風。此外,高血糖也會增加血液黏稠度,更容易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導致周邊血管疾病。

腎臟病變:高血糖會損害腎臟的微血管,造成腎臟功能下降,甚至導致腎衰竭。腎臟是人體重要的器官,負責過濾血液中的廢物,維持體液平衡。長期高血糖會導致腎臟微血管病變,造成腎臟功能下降,無法有效過濾血液中的廢物,導致尿液中蛋白質含量升高,甚至發展成腎衰竭,需要洗腎或器官移植。

視網膜病變:高血糖會損害眼睛的微血管,導致視網膜病變,嚴重者甚至會失明。視網膜是眼睛中負責接收光線的組織,高血糖會損害視網膜的微血管,造成視網膜水腫、出血、視神經萎縮等病變,影響視力,甚至導致失明。

糖尿病足:高血糖會損害腳部的血管和神經,導致足部潰瘍、感染,甚至截肢。高血糖會導致腳部血管硬化、血液循環不良,神經也容易受到損傷,導致感覺遲鈍,無法察覺足部傷口。當足部出現傷口時,容易感染,甚至發展成潰瘍,嚴重者可能需要截肢。

牙周病:高血糖會降低免疫力,增加牙周病的風險。牙周病是牙齦組織的感染,會導致牙齦紅腫、出血、牙齒鬆動,甚至掉牙。高血糖會降低免疫力,更容易感染牙周病,也更容易出現嚴重的牙周病。

腦部:高血糖也會影響腦部健康,增加腦梗塞、失智症、中風等風險。高血糖會損害腦部血管,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增加腦梗塞、失智症、中風等風險。腦梗塞是指腦部血管阻塞,導致腦細胞缺氧死亡,會造成肢體麻痺、語言障礙等症狀。失智症是指腦部認知功能退化,會造成記憶力減退、思考能力下降等症狀。中風是指腦部血管破裂,導致腦細胞缺氧死亡,會造成肢體麻痺、語言障礙等症狀。

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率與血糖控制程度息息相關。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有效降低併發症的風險,因此,糖尿病患者應積極控制血糖,並定期接受檢查,早期發現並治療併發症,才能有效保護自身健康。

糖尿病會遺傳嗎?

不少人認為二型糖尿病是後天罹患,糖尿病遺傳屬於一型糖尿病。但事實上,二型糖尿病受到基因遺傳的影響更大。有學者觀察雙胞胎,發現其中一個有一型糖尿病,另一個人有50%的罹患風險;但如果是二型,一個人得了,另一個人也罹患糖尿病的風險高達90%。這說明二型糖尿病的發展中,基因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

為什麼二型糖尿病的遺傳風險更高呢?這是因為二型糖尿病的發生,是基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基因影響著我們對胰島素的敏感度、葡萄糖代謝的效率,以及體重控制的能力。而環境因素則包括飲食習慣、運動量、壓力、睡眠品質等。如果家族中有二型糖尿病的病史,表示你可能遺傳了某些基因,讓你更容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而罹患二型糖尿病。

不過,即使家族中有二型糖尿病的病史,也不代表你一定會得病。透過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控制體重等,可以有效降低罹患二型糖尿病的機率。此外,定期體檢、監測血糖,也能及早發現疾病,並進行有效的治療。

總之,二型糖尿病的遺傳風險是存在的,但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透過健康的生活方式,你可以有效降低罹患風險,守護健康。如果你有家族病史,更應該重視預防,定期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可以參考 為什麼會糖尿病

為什麼會糖尿病結論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會影響身體如何利用血糖。雖然糖尿病本身不會致命,但長期高血糖卻可能導致各種併發症,嚴重影響健康,甚至造成失明、截肢等情況。了解為什麼會糖尿病,以及糖尿病的常見症狀、危險因子、診斷和治療,對於預防和管理糖尿病至關重要。

為什麼會糖尿病?主要是因為身體無法產生足夠的胰島素,或是無法有效利用胰島素,導致血糖在血液中累積。這可能與遺傳、肥胖、缺乏運動、不良飲食習慣等多種因素有關。

如果你發現自己有糖尿病的症狀,例如口渴、多尿、體重減輕、疲倦等,請盡快去看醫生進行血糖檢測。早期診斷和治療可以有效控制血糖,並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

想要預防糖尿病,可以透過保持健康體重、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定期健康檢查等方式。如果你有家族病史,更應該重視預防,定期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糖尿病的治療方法取決於你的糖尿病類型和病情嚴重程度。輕微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透過減肥、調節飲食、適量運動等方式控制病情。對於嚴重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配合藥物治療,例如降血糖藥物、胰島素注射劑等。

總之,糖尿病是一種需要長期管理的慢性疾病。透過了解為什麼會糖尿病,以及糖尿病的常見症狀、危險因子、診斷和治療,並採取適當的預防和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血糖,降低併發症的風險,並改善生活品質。

為什麼會糖尿病 常見問題快速FAQ

糖尿病會遺傳嗎?

糖尿病的遺傳風險確實存在,但並非決定性因素。第一型糖尿病屬於自體免疫疾病,遺傳的機率較高。而第二型糖尿病則受到基因和環境因素的共同影響,家族病史會增加罹患風險,但透過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控制體重等,可以有效降低罹患風險。

得了糖尿病一定要吃藥嗎?

糖尿病的治療方式會根據糖尿病類型、病情嚴重程度以及個人狀況而有所不同。輕微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透過調整生活習慣,例如減肥、調節飲食、適量運動等來控制病情。但對於較嚴重的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配合藥物治療,例如口服降血糖藥物或胰島素注射,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並降低併發症的風險。

如何預防糖尿病?

預防糖尿病需要從生活習慣做起,包括:

  • 保持健康體重
  • 均衡飲食,控制糖分攝取
  • 規律運動
  • 定期健康檢查,監測血糖水平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