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翳是眼部表面常見的疾病,會影響視力。其病因包括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免疫機制、遺傳易感性、乾燥氣候、風、塵等等。其中,陽光中的紫外線是造成眼翳的主要因素。了解眼翳病原因,並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例如戴太陽眼鏡、帽子,以及保持眼睛濕潤,可以有效降低眼翳的風險,守護清晰視界。
眼翳病因:陽光、遺傳與環境
眼翳,是一種常見的眼部表面疾病,是由結膜下纖維血管組織過度生長所引起。這種三角形的結膜生長體通常會侵蝕到角膜,影響視力。眼翳的形成原因複雜,並非單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的紫外線 (UV)照射。紫外線會損害結膜細胞,引發過度生長,進而形成眼翳。
除了紫外線照射外,眼翳的形成也與免疫機制、遺傳易感性、環境因素等息息相關。某些自身免疫疾病可能導致眼翳的發生,而遺傳因素也可能使某些人更容易患上眼翳。乾燥氣候、風、塵等環境因素會刺激眼睛,導致結膜炎症和生長,進而形成眼翳。
此外,其他眼部疾病,例如沙眼、角膜炎、結膜炎等,也可能增加眼翳的風險。因此,了解眼翳的形成原因,並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對於保護眼睛健康,避免眼翳的發生至關重要。
眼翳的形成原因
眼翳,又稱翼狀贅肉,是一種常見的眼部疾病,主要發生在眼球表面,也就是球結膜上。它是由於眼球結膜組織過度增生所致,呈現出白色或淡黃色的增生組織,從眼角向角膜生長。眼翳的形成原因複雜,但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
- 陽光照射: 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特別是紫外線照射,會刺激眼球表面的結膜組織,導致其增生。這也是為什麼戶外工作者,例如農民、漁民、建築工人等,更容易患上眼翳的原因。
- 風沙刺激: 風沙等環境因素會對眼球造成摩擦和刺激,導致結膜組織發炎,進而增生形成眼翳。
- 慢性眼部炎症: 眼部慢性炎症,例如結膜炎、角膜炎等,也會導致結膜組織增生,形成眼翳。
- 遺傳因素: 眼翳也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家族中有眼翳患者的人,患病的機率會更高。
- 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因素外,一些其他因素,例如年齡增長、免疫力下降、營養不良等,也可能增加患上眼翳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眼翳的生長速度因人而異,有些人的眼翳生長速度較快,而有些人則生長速度較慢。如果眼翳沒有及時治療,它會逐漸向角膜方向生長,最終可能遮蓋瞳孔,影響視力。因此,一旦發現眼球表面出現白色或淡黃色的增生組織,應及時就醫檢查,並根據醫生的建議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眼翳病原因.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早期眼翳手術的風險與併發症
早期眼翳手術雖然能有效改善眼翳帶來的視力問題,但由於手術技術尚未成熟,存在一定的風險和併發症,患者需謹慎評估。早期的眼翳手術常因術中燒灼過度引發局部鞏膜缺血壞死現象,這會導致鞏膜組織失去活力,甚至壞死,影響眼球的結構穩定性。若不幸在病灶處有次發感染現象,更會加劇病情。由於鞏膜血管稀少,藥物穿透性不佳,細菌易躲在層狀鞏膜纖維層中,因此嚴重的感性鞏膜炎常常不易治療,患者可能需要長時間的藥物治療或反覆手術才能控制病情。
更嚴重的併發症是眼球挖除,雖然如今已較少發生,但仍需引起重視。眼球挖除是指因眼球疾病無法控制,導致眼球嚴重損傷或感染,需要將整個眼球摘除的治療方式。早期眼翳手術的併發症,如鞏膜缺血壞死和感染,若治療不及時,可能導致眼球組織嚴重損傷,最終不得不進行眼球挖除。因此,患者在決定接受眼翳手術前,務必與眼科醫生充分溝通,了解手術的風險和併發症,並選擇經驗豐富的醫生進行手術。
所幸現今手術多已能避免對鞏膜的過度燒灼破壞,採用更精準的技術和設備,減少了鞏膜缺血壞死的發生率。同時,術後抗生素的應用和嚴格的消毒措施,也降低了感染的風險。但患者仍需積極配合醫囑,術後定期複診,注意眼部衛生,避免感染,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手術風險,提高治療效果。
風險與併發症 | 描述 | 說明 |
---|---|---|
鞏膜缺血壞死 | 術中燒灼過度導致鞏膜組織失去活力,甚至壞死 | 可能導致眼球結構不穩定,嚴重者可能需要長時間藥物治療或反覆手術 |
感染 | 病灶處發生感染,加劇病情 | 鞏膜血管稀少,藥物穿透性不佳,細菌易躲在鞏膜纖維層中,治療不易 |
眼球挖除 | 因眼球疾病無法控制,導致眼球嚴重損傷或感染,需要將整個眼球摘除 | 早期眼翳手術併發症若治療不及時,可能導致眼球組織嚴重損傷,最終需進行眼球挖除 |
眼翳怎麼治療?
眼翳的治療方式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治療症狀,另一方面則是治療組織增生的眼翳。
如果眼睛出現刺刺、有異物感等症狀,醫師通常會給予滋潤的藥物,例如人工淚液或是人工淚膠,長期維持眼球表面滋潤的狀態,減少眼睛摩擦傷害,類似治療乾眼症的原理。
至於白色半透明的眼翳,則需要透過手術切除。 眼科醫師建議,眼翳越早開刀切除越好,因為如果眼翳惡化並與角膜緊密結合,手術後角膜變形造成的散光問題,可能無法完全消失。更嚴重的是,如果眼翳已經侵犯瞳孔影響視力,屬於永久性的破壞,開刀後視力模糊的狀況也可能無法完全改善。
此外,開刀切除後,角膜會存在一個永久性的疤痕,此時角膜會失去透明度,從外觀看起來會是一塊白白混濁的區域。 因此,建議有眼翳患者最好及早處理,以免造成永久性傷害。
眼翳的影響:從美觀到視力
眼翳雖然多半沒有症狀,也極少影響視力,但它並非無害的良性病變。眼翳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美觀問題: 眼翳會造成眼睛充血發紅,特別是有合併炎症時,紅腫更是明顯,影響外觀,造成美觀上的障礙。
- 角膜受損: 眼翳侵犯角膜,會使得角膜上皮鄰近眼翳處變得不平滑,影響淚液的均勻分布,容易造成角膜乾燥變薄,病灶前端鐵質沉積,甚至導致感染發炎。
- 視力模糊: 進展中的眼翳會逐步向角膜中央部位蔓延發展,雖然大部分進展速度緩慢,但一旦侵犯角膜中心則會遮住瞳孔,嚴重影響視力。 此外,異常肥厚的病灶也可能造成嚴重不規則性散光,進而造成視力模糊。
值得注意的是,眼翳的發展速度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多年都未見明顯變化,而有些人則可能較快發展。因此,即使目前眼翳沒有明顯影響視力,也不代表可以掉以輕心。定期檢查眼部狀況,並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才能有效預防眼翳惡化,守護清晰視界。
眼翳病原因結論
眼翳的形成原因多樣,從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到環境因素、遺傳易感性,甚至自身免疫機制,都可能扮演著重要角色。了解眼翳病因,不僅有助於理解其發病機制,更能有效採取預防措施,降低罹患風險。無論是戴太陽眼鏡、帽子,還是保持眼睛濕潤,這些簡單的步驟都能有效守護您的清晰視界,預防眼翳的發生。
若您已發現眼部有任何異狀,例如眼球表面出現白色或淡黃色的增生組織,請務必及早諮詢眼科醫生,接受專業診斷和治療。早期診斷和治療,有助於避免眼翳惡化,守護您的視力健康。
眼翳病原因 常見問題快速FAQ
眼翳是什麼?
眼翳是一種常見的眼部疾病,是由結膜下纖維血管組織過度生長所引起。這種三角形的結膜生長體通常會侵蝕到角膜,影響視力。眼翳又稱翼狀贅肉,通常呈現白色或淡黃色,從眼角向角膜方向生長。
哪些因素會導致眼翳?
眼翳的形成原因複雜,包括: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 (特別是紫外線照射)、免疫機制、遺傳易感性、乾燥氣候、風、塵等環境因素,以及其他眼部疾病,例如沙眼、角膜炎、結膜炎等。 其中,陽光中的紫外線是造成眼翳的主要因素。
如何預防眼翳?
為了預防眼翳,您可以採取以下措施:戴太陽眼鏡 (選擇能阻擋99-100% UVA 和 UVB 的太陽眼鏡)、戴帽子、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 (特別是在中午太陽最猛烈的時候)、保持眼睛濕潤 (使用人工淚液或冷敷)、注意眼部衛生 (定期清潔眼部,避免用手揉眼睛)、戒菸、定期進行眼科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