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整天不睡覺」可能不只是失眠,也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許多家屬會因長輩晚上不睡覺而感到困擾,但事實上,白天缺乏活動、睡眠週期改變,甚至「日落症候群」等失智症狀都可能造成長者晚上精神好,白天卻嗜睡。建議家屬勿自行給予安眠藥,應尋求專業醫療診斷,以釐清原因並給予適當治療,才能真正改善長者的睡眠問題,提升生活品質。
老人整天不睡覺:長輩晚上不睡覺並一定是「失眠」,失智也是可能的因素之一。
常遇到家屬帶著高齡長者到門診,心急的表示「家中長輩晚上都不睡覺,弄得全家雞飛狗跳」。 其實,老人家晚上不睡覺並不一定代表「失眠」,細究其因,很多是因為白天缺乏活動而整天打瞌睡,白天都睡飽了晚上精神才特別好;再加上年紀越大,睡眠週期會逐漸改變,也可能導致晚睡。 然而,更令人擔憂的是,長輩晚上不睡覺,也可能是失智症的「日落症候群」所致。
「日落症候群」是指失智症患者在傍晚或晚上時,出現焦慮、不安、躁動、易怒、幻覺、妄想等症狀,導致睡眠障礙。 這種症狀的出現,通常與患者的認知功能下降、生理時鐘紊亂、環境變化等因素有關。 因此,當長輩出現晚上不睡覺的情況時,家屬應提高警覺,仔細觀察長輩的行為和睡眠模式,並盡快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以釐清原因並給予適當的治療。
在此要特別提醒民眾,有的家屬會圖方便而自行給予長者安眠藥物,但若長者是因失智症的「日落症候群」造成晚上不睡,安眠藥可能造成長者鎮日精神恍惚,增加跌倒風險,因此建議還是先尋求專業醫療診斷,釐清原因並給予治療,方為上策。
老人家一直打瞌睡怎麼辦?
老人家一直打瞌睡怎麼辦? 其實老人家打盹、打瞌睡是自然的生理現象,無須刻意禁止,但是當打盹、瞌睡變成「嗜睡」就要趕快禁止囉! 所謂「嗜睡」,是指老人家坐在沙發上一下子就睡著了叫不醒,白天這樣醒醒睡睡,等到晚上該上床睡覺時,不是睡不著失眠,就是睡一下下就醒來。 這種狀況會讓意外發生率變高,因為寤寐之間迷迷糊糊地容易從床上摔下來、撞到東西摔跤,或是暈倒。
那麼,如何區分老人家是正常的打盹還是嗜睡呢? 以下幾個特徵可以幫助您判斷:
- 打盹:通常時間較短,醒來後精神狀態良好,可以繼續進行日常活動。
- 嗜睡:時間較長,醒來後精神狀態仍然疲倦,難以集中注意力,容易感到昏沉。
- 打盹:通常發生在特定的時間,例如午飯後或下午。
- 嗜睡:可能發生在任何時間,不受時間限制。
- 打盹:通常可以透過適當的休息和睡眠來改善。
- 嗜睡:可能需要尋求專業醫療協助,找出潛在的病因。
如果您發現老人家出現嗜睡的現象,請務必提高警覺,並及時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因為嗜睡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徵兆,例如:
- 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時呼吸暫停,導致白天嗜睡。
- 藥物副作用:某些藥物會造成嗜睡。
- 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會導致嗜睡。
- 憂鬱症:情緒低落,會導致嗜睡。
- 失智症:認知功能退化,會導致嗜睡。
除了上述原因外,老人家嗜睡也可能是因為生活習慣不良,例如:
- 睡眠時間不足:老人家需要充足的睡眠時間,才能保持清醒和活力。
- 白天活動量不足:缺乏運動會導致身體機能下降,容易嗜睡。
- 飲食不均衡:營養不足會導致身體疲倦,容易嗜睡。
- 環境因素:過於安靜或昏暗的環境,容易讓人昏昏欲睡。
因此,如果您發現老人家一直打瞌睡,請不要掉以輕心,及時找出原因,並採取適當的措施,才能確保老人家安全和健康。
老人整天不睡覺.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老人家晚上失眠會怎樣?
老人家晚上失眠,白天則精神不濟,很容易變成日夜顛倒的惡性循環,這樣對身體不太好。 而且睡不好就會吃不好,會讓人──不分老少──專注力不集中、記憶減退、情緒不佳、反應變慢,這些都會影響生活品質喔!
更嚴重的,失眠還會導致免疫力下降,更容易生病。 研究顯示,睡眠不足會降低身體的免疫力,使人更容易受到感染。 另外,失眠也會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等。 這些疾病不僅會影響身體健康,也會降低生活品質,甚至會縮短壽命。
除此之外,失眠還會影響認知功能,例如記憶力、注意力、思考能力等。 睡眠不足會導致腦部無法正常運作,影響學習、思考和記憶的能力。 對於老年人來說,認知功能的下降會影響日常生活,例如忘記事情、迷路、無法獨立生活等。
因此,老人家晚上失眠,絕對不是小事! 如果你發現長輩有失眠的狀況,一定要及早介入,幫助他們改善睡眠品質,才能維持健康的生活。
影響 | 說明 |
---|---|
生理影響 |
|
心理影響 |
|
認知功能影響 |
|
晝夜節律睡眠障礙
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的生理時鐘會發生變化,導致晝夜節律睡眠障礙。這意味著老年人可能會比年輕人更容易在白天感到疲倦,晚上卻難以入睡。這可能是因為老年人體內的褪黑激素分泌量減少,褪黑激素是一種調節睡眠週期的荷爾蒙。褪黑激素分泌量的減少,會導致老年人更容易在白天感到疲倦,晚上卻難以入睡。此外,老年人更容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例如噪音、光線和溫度,這些因素都會干擾他們的睡眠。
晝夜節律睡眠障礙的症狀包括:早醒、睡眠時間減少、睡眠品質下降、白天嗜睡、夜間活動量增加等。如果您發現自己或您的家人出現這些症狀,請盡快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除了褪黑激素分泌量減少之外,老年人更容易出現晝夜節律睡眠障礙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的睡眠週期可能會變得不規律。這可能是因為他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例如退休後沒有固定的作息時間,或者他們患有慢性疾病,導致他們在晚上頻繁起床上廁所。
以下是一些改善老年人晝夜節律睡眠障礙的建議:
- 建立規律的睡眠時間:每天在固定的時間睡覺和起床,即使在週末也要保持規律。
- 創造舒適的睡眠環境:確保臥室安靜、黑暗、涼爽,並使用舒適的床具。
- 睡前放鬆身心:睡前避免使用電子產品,可以嘗試冥想、泡澡或閱讀等放鬆活動。
- 規律運動:適度運動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但避免在睡前運動。
- 飲食調整:睡前避免咖啡因和酒精,並保持均衡的飲食。
如果您在改善睡眠方面遇到困難,請不要猶豫,尋求專業協助。醫師會根據您的個人情況,提供最適合您的治療方案。
老年人失眠的普遍性
老年人失眠是常見的現象,根據研究,我國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有失眠經驗者高達 50.8%,代表每兩人中就有一人每週至少有一次入睡困難、淺眠,或是過早醒來無法入睡的現象。 此外,我國老年人符合慢性失眠症盛行率也有 27%,高於年紀介於 19~59 歲國人 19.3% 的失眠盛行率。這顯示老年人失眠問題不容小覷,需要重視並積極尋求解決方案。
老年人失眠的原因很多,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環境因素和藥物影響等。生理因素包括老化導致的睡眠週期改變、荷爾蒙分泌失調、慢性疾病等。心理因素包括壓力、焦慮、憂鬱等。環境因素包括噪音、光線、溫度等。藥物影響包括某些藥物會影響睡眠品質,例如利尿劑、抗憂鬱藥等。
失眠對老年人的影響很大,會影響他們的健康、生活品質和安全。失眠會導致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情緒波動、易怒、焦慮、抑鬱等問題。此外,失眠還會增加老年人跌倒、骨折、慢性疾病等風險。
如果老年人有失眠問題,應該尋求專業幫助。睡眠醫學專家可以評估失眠的原因,並提供合適的治療方案。治療方案包括藥物治療、認知行為療法、睡眠衛生教育等。
老年人失眠是常見的現象,但並非不可避免。透過積極的預防和治療,老年人可以改善睡眠品質,享受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
老人整天不睡覺結論
當您發現家中長輩出現「老人整天不睡覺」的情況,別急著歸咎於失眠,仔細觀察長輩的行為模式,了解造成晚睡的原因。白天活動量不足、睡眠週期改變、甚至可能是失智症的「日落症候群」,都可能造成長者晚上精神好,白天卻嗜睡的現象。
切記,切勿自行給予長者安眠藥,應尋求專業醫療診斷,以釐清「老人整天不睡覺」背後的原因,並給予適當的治療,才能真正改善長者的睡眠問題,提升生活品質,讓長輩安心,家屬也安心。
老人整天不睡覺 常見問題快速FAQ
為什麼老人家晚上不睡覺?
老人家晚上不睡覺的原因很多,除了失眠之外,也可能是白天缺乏活動、睡眠週期改變,甚至「日落症候群」等失智症狀。 建議家屬仔細觀察長輩的行為和睡眠模式,並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以釐清原因並給予適當的治療。
老人家一直打瞌睡怎麼辦?
老人家一直打瞌睡,可能是正常的打盹,也可能是嗜睡。 您可以觀察打盹的時間長短、精神狀態、發生時間,以及是否可以透過休息改善。 如果是嗜睡,則可能需要尋求專業醫療協助,找出潛在的病因。
老人家晚上失眠會怎樣?
老人家晚上失眠會影響他們的健康、生活品質和安全,例如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情緒波動、易怒、焦慮、抑鬱等問題。 此外,失眠還會增加老年人跌倒、骨折、慢性疾病等風險。 建議您及早介入,幫助長輩改善睡眠品質,才能維持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