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老人肌力不足的警訊與預防攻略

隨著年齡增長,肌肉流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您是否知道「老人肌力不足」可能導致行動遲緩、四肢無力,甚至增加跌倒風險?事實上,肌少症的盛行率不容小覷,而許多人卻誤以為是正常老化。 簡單的自我檢測方法,例如測量小腿圍,就能初步了解您的肌力狀況。 積極預防,從年輕開始鍛鍊肌力,並維持均衡飲食,才能為老後的生活品質打下堅實基礎。

可以參考 腳龜裂怎麼擦?解決腳跟龜裂的完整攻略

邁入人生下半場,你是否感受到身體的變化?

隨著年齡增長,不只是外貌,身體機能也會逐漸衰退,其中肌肉流失更是不可逆的自然現象。你是否曾經發現自己爬樓梯容易喘不過氣、提重物變得吃力、走路速度變慢,甚至不小心就跌倒?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變化,可能是肌少症悄悄上身的警訊!

肌少症,顧名思義就是肌肉減少症,指的是肌肉量和肌力下降,導致身體機能衰退的疾病。它不僅會影響日常生活行動,更會增加跌倒、骨折、慢性疾病等風險,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根據統計,台灣每十個人就有一個人罹患肌少症,但許多人並不知道肌肉量減少的嚴重性,以為只是老化的自然現象。

肌少症的發生原因很多,包括久坐不動、營養不良、慢性疾病、荷爾蒙失調等等。現代人生活忙碌,缺乏運動、飲食不均衡,加上不當的減重方式,都可能加速肌肉流失,讓肌少症有年輕化的趨勢。

然而,肌少症並非無解!只要及早預防,積極治療,就能有效延緩肌肉流失,維持健康活力的人生。

老人家如何減緩肌少症?

許多人以為只要多運動就能預防肌少症,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老人家常做的有氧運動,像是快走、慢跑、登山、游泳,雖然可以提升心肺功能,但對於肌肉量的增加卻沒有顯著的幫助。想要減緩肌少症,關鍵在於「阻抗性運動」,也就是俗稱的重量訓練。郭家驊說,骨骼肌會隨著年齡增加慢慢減少,而增加肌肉的唯一方法就是進行阻抗性運動。

阻抗性運動可以有效刺激肌肉生長,增加肌肉量和力量,進而改善肌少症的狀況。常見的阻抗性運動包括:

  • 使用彈力帶:彈力帶輕巧方便,適合初學者使用,可以進行各種不同的阻抗性運動,例如手臂伸展、腿部彎舉等。
  • 使用啞鈴:啞鈴重量可依個人體能調整,適合進行各種針對性訓練,例如臥推、深蹲、划船等。
  • 利用自身體重:利用自身體重進行訓練,例如伏地挺身、引體向上、深蹲等,也是一種有效的阻抗性運動。

建議老人家每周至少進行2-3次阻抗性運動,每次至少30分鐘,並根據自身體能狀況調整運動強度和重量。除了阻抗性運動,也要注意飲食均衡,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才能幫助肌肉生長和修復。

注意!老人肌力不足的警訊與預防攻略

老人肌力不足.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運動時間與強度

老人家怎麼運動? 在家裡附近散步、修剪家裡的花草、走路去購物、在家多爬2趟樓梯,都是不錯的方法。 建議老人運動的時間可以每天至少有30分鐘,而且從最輕度的運動開始,如果30分鐘太長,就算10分鐘也好,對您的健康絕對有好處。 短時間但多次的運動,如一次10分鐘,每日三回的活動也等同於一日30分鐘。 我們常開玩笑說:「不要一直想躺著不動,以後躺 (棺材)的時間多的事」。 若能在躺下的時候不痛不癢的閉上眼,真的是很幸福。 最怕的是躺著眼睛闔不上,還要插一堆管子,「延後自己失能」的狀態,絕對是首要任務,能站就不要坐、能坐就不要躺。

運動的強度也要根據個人體能狀況調整,一開始可以選擇輕鬆的運動,例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並逐漸增加運動強度和時間。 運動時要注意呼吸,保持輕鬆自然,不要勉強自己。 如果感到身體不適,應立即停止運動,並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朋友會影響你的生活型態,這不管在哪個年紀都是。 子女們已經有自己的生活圈,你更需要和自己的朋友建立生活圈。 和朋友一起出遊、散步、上健身房,會讓你不知不覺增加活動量,還能心情愉快。 運動不一定要一個人,也可以邀請朋友或家人一起參與,互相鼓勵,更能堅持下去。

運動時間與強度
項目 建議 注意事項
運動時間 每天至少30分鐘,可分段進行,如10分鐘三次。 從最輕度的運動開始,逐漸增加運動強度和時間。
運動強度 根據個人體能狀況調整,一開始可以選擇輕鬆的運動,例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運動時要注意呼吸,保持輕鬆自然,不要勉強自己。 如果感到身體不適,應立即停止運動,並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運動方式 在家裡附近散步、修剪家裡的花草、走路去購物、在家多爬2趟樓梯等。 可以邀請朋友或家人一起參與,互相鼓勵,更能堅持下去。

跌倒的後果不容小覷

您是否知道,跌倒對老年人來說,不只是輕微的擦傷或瘀青?它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甚至危及生命。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107年死因統計中,65歲以上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一位為交通事故,第二位就是跌倒。這表示,跌倒已經成為老年人健康的一大隱憂。

跌倒的後果可能包括:

  • 骨折: 髖骨、手腕、脊椎等部位的骨折,可能導致行動不便,需要長時間復健,甚至影響生活品質。
  • 腦部損傷: 跌倒時頭部撞擊地面,可能造成腦震盪、顱內出血等嚴重腦部損傷,甚至影響認知功能。
  • 長期臥床: 跌倒後無法行動,可能導致肌肉萎縮、肺部感染、褥瘡等併發症,嚴重影響健康。
  • 死亡: 跌倒造成的骨折、腦部損傷,可能導致併發症,甚至死亡。

更令人擔憂的是,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65歲以上老人過去一年曾跌倒比例為1/6。這意味著,每六位老年人中就有一位曾經跌倒過。跌倒的風險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因此,我們更應該重視老年人的跌倒問題,積極採取預防措施,避免悲劇發生。

肌少症是正常老化現象嗎?

很多人對肌少症的迷思是以為它是正常老化現象,其實肌少症是一種疾病,是指全身 骨骼肌 的「質」及「量」減少,導致肌力減弱及體力功能變差。簡單來說,肌少症不僅僅是肌肉減少,而是肌肉質量和功能的雙重下降,這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

肌少症的發生原因很多,除了年齡增長外,還包括營養不良、缺乏運動、慢性疾病、藥物副作用等。而我們常說的「老了就容易跌倒」、「老了體力就變差」等現象,其實都可能是肌少症的警訊。

肌少症的危害不僅僅是行動能力下降,還會增加失能、死亡率,並可能導致骨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因此,我們不能將肌少症視為正常老化現象,而是要積極預防和治療,以維持肌肉健康,延緩老化,享受健康生活。

可以參考 老人肌力不足

老人肌力不足結論

隨著年齡增長,老人肌力不足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雖然肌肉流失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現象,但我們可以透過積極預防和治療,延緩肌肉流失,維持健康活力的人生。 想要預防老人肌力不足,除了維持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更重要的是定期進行阻抗性運動,例如使用彈力帶、啞鈴或利用自身體重進行訓練。 此外,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規律運動、充足睡眠、避免久坐等,對於維持肌肉量也至關重要。

別再認為老人肌力不足是正常老化現象,它是一種疾病,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甚至增加跌倒、骨折、慢性疾病等風險。 及早預防,積極治療,才能讓老年人擁有健康、自主的生活。 透過本文的資訊,希望您能更了解老人肌力不足的危害,並採取積極的行動,為您的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擁抱活力人生!

老人肌力不足 常見問題快速FAQ

請問肌少症只是老化現象嗎?

肌少症不是單純的老化現象,而是一種疾病。它指的是肌肉量和肌力下降,導致身體機能衰退的疾病。雖然隨著年齡增長,肌肉流失是不可避免的,但肌少症的發生與生活習慣、飲食、慢性疾病等因素都有關。所以我們不能把它視為正常老化,而是要積極預防和治療。

我該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肌少症?

您可以透過簡單的自我檢測方法,初步了解自己的肌力狀況。例如:測量小腿圍、握力測試、起身測試等。如果您的測量結果低於標準值,建議您諮詢專業醫療人員,進行更詳細的檢查和評估。

除了運動,飲食方面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嗎?

除了運動,飲食也是預防肌少症的重要關鍵。建議您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有助於肌肉的生長和修復。此外,也要補充維生素D,有助於鈣質吸收,維持骨骼健康。均衡的飲食,加上適當的運動,才能有效預防肌少症,維持健康活力的人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