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量自然流失是不可避免的,但現代人久坐少動、飲食不均衡等因素也加速了肌肉流失,造成肌少症。除了年齡因素,肌少症的原因還包括缺乏運動、營養不良、慢性疾病、藥物影響、賀爾蒙變化等。了解肌少症的原因,有助於我們針對不同因素採取預防措施,例如積極運動、均衡飲食、控制慢性疾病和戒除不良習慣等,從而降低肌少症的風險,擁有一個健康強壯的肌體。
可以參考 醫院看護費用指南:費用計算與方案選擇秘訣
肌少症的成因:揭開肌肉流失的真相
肌少症,這個聽起來陌生的名詞,其實正悄悄地威脅著現代人的健康。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量逐漸流失,伴隨而來的肌力下降、體能表現減退,甚至影響日常生活活動,這就是肌少症。然而,肌少症並非老年人的專利,現代人久坐少動、營養不均衡,以及各種慢性疾病的影響,都可能導致肌少症提早報到。了解肌少症的成因,才能有效預防這個隱形殺手,守護健康肌體。
肌少症的成因錯綜複雜,主要與以下因素息息相關:首先,年齡老化是不可逆的自然現象,隨著年齡增長,肌肉蛋白合成率下降,肌肉分解率上升,導致肌肉量自然流失。其次,缺乏運動是現代人普遍面臨的挑戰。久坐少動的生活型態,讓肌肉使用率降低,進而導致肌肉萎縮、肌力下降。第三,營養不良也是肌少症的推手。飲食中缺乏蛋白質、維生素D、鈣等營養素,會影響肌肉合成,加劇肌肉流失。此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也會加速肌肉流失,進一步加重肌少症的風險。
除了上述因素,藥物影響也不容忽視。某些藥物,例如類固醇、抗生素等,可能影響肌肉合成,導致肌肉流失。此外,賀爾蒙變化也會影響肌肉健康。女性更年期後雌激素分泌減少,男性睪固酮分泌下降,都會影響肌肉合成,增加肌少症的風險。最後,其他因素如壓力、睡眠不足、吸菸、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也會增加肌少症的風險。
肌少症的成因錯綜複雜,但只要掌握關鍵因素,就能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守護健康肌體。下一章節,我們將深入探討如何預防肌少症,以及如何透過運動、飲食、生活習慣的調整,來逆轉肌肉流失,重拾健康活力。
次發性肌少症的原因有哪些?
除了年齡因素之外,許多其他因素也可能導致肌肉流失,進而引發次發性肌少症。這些因素通常與生活型態、健康狀況或藥物使用有關。以下列舉一些常見的次發性肌少症原因:
- 活動力下降:長期臥床、失能或行動不便的人,由於肌肉缺乏使用,容易導致肌肉萎縮和力量下降。例如,長期住院的病人、骨折後長期臥床的患者,以及罹患慢性疾病導致行動不便的患者,都容易出現次發性肌少症。
- 疾病:許多疾病也可能導致肌肉流失,例如:
- 嚴重器官衰竭:腎臟衰竭、肝臟衰竭等嚴重器官衰竭,會影響蛋白質代謝和肌肉合成,導致肌肉流失。
- 癌症:癌症患者常因疾病本身、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或營養不良,導致肌肉流失。
- 內分泌疾病: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庫欣氏症候群等內分泌疾病,也會影響肌肉代謝和功能,導致肌肉流失。
- 營養不良:蛋白質、維生素D攝取不足、吸收不良或藥物造成的厭食,都可能導致肌肉流失。
- 蛋白質攝取不足:蛋白質是肌肉合成不可或缺的營養素,攝取不足會導致肌肉合成受限,加速肌肉流失。
- 維生素D攝取不足:維生素D有助於維持肌肉力量和功能,缺乏維生素D會增加肌肉流失的風險。
- 吸收不良:消化系統疾病、腸道菌失衡等因素,會影響營養素的吸收,導致蛋白質和維生素D的攝取不足,進而導致肌肉流失。
- 藥物造成的厭食:部分藥物會造成食慾下降、噁心嘔吐等副作用,導致營養攝取不足,進而導致肌肉流失。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其他因素,例如:慢性發炎、壓力、睡眠不足、藥物副作用等,也可能導致肌肉流失。因此,了解次發性肌少症的原因,有助於及早發現和預防肌肉流失,維持健康的生活品質。
肌少症如何改善?
肌少症會增加跌倒的風險,導致失能、住院,甚至死亡,目前並無特別有效的藥物用來治療肌少症。一旦發現肌肉流失,最適當的處理方式是補充足夠的營養,尤其是攝取蛋白質,並搭配適當的運動訓練。目前已有大量證據證實,增加阻力訓練可以逆轉肌少症。阻力訓練是指利用自身體重或外加重量,對肌肉施加負荷,例如舉重、伏地挺身、深蹲等。阻力訓練可以刺激肌肉生長,增加肌肉量,改善肌力與肌耐力,進而提升身體機能,降低跌倒風險,改善生活品質。
除了阻力訓練,規律的運動也對改善肌少症有幫助。建議每周至少進行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例如快走、游泳、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可以提升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肌肉生長。此外,均衡飲食也是改善肌少症的重要關鍵。建議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每公斤體重每日攝取 1.2-1.5 公克蛋白質,並選擇富含維生素 D、鈣質、鉀等營養素的食物。維生素 D 可以促進鈣質吸收,維持骨骼健康;鈣質可以強化骨骼,預防骨質疏鬆;鉀可以維持肌肉功能,預防肌肉萎縮。
改善肌少症需要長期持續的努力,並非一蹴可幾。建議諮詢專業的營養師和運動員,制定個人化的營養計畫和運動方案,並定期追蹤評估,才能有效改善肌少症,提升肌肉健康,享受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
項目 | 建議 |
---|---|
運動訓練 |
|
營養補充 |
|
其他 |
|
肌少症怎麼吃? 肌少症3大飲食指南
肌少症怎麼吃? 蛋白質、鈣質及維生素D這3大營養素若攝取不足,長期下來容易罹患肌少症,建議透過日常生活飲食補充以下營養素。蛋白質是合成和維持足夠肌肉量的關鍵,建議健康年長者要補充每公斤體重1.2~1.5公克的蛋白質。舉例來說,一位體重60公斤的長者,每天至少需要攝取72~90公克的蛋白質。想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可以多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例如魚肉、雞肉、豆製品、蛋類等。魚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同時也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於維持心血管健康。雞肉的蛋白質含量高,且脂肪含量較低,是優質蛋白質的良好來源。豆製品如豆腐、豆漿等,富含植物性蛋白質,適合素食者補充蛋白質。蛋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D,是營養價值高的食物選擇。
除了蛋白質之外,鈣質也是維持肌肉健康不可或缺的營養素。鈣質可以幫助骨骼強健,並促進肌肉收縮和放鬆。建議年長者每天攝取1000毫克的鈣質,可以透過牛奶、優酪乳、豆腐、小魚乾等富含鈣質的食物來補充。牛奶和優酪乳是鈣質的良好來源,且容易被人體吸收。豆腐富含植物性蛋白質和鈣質,是素食者補充鈣質的良好選擇。小魚乾富含鈣質和蛋白質,可以加入菜餚中增加鈣質攝取。
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質的吸收,有助於維持骨骼和肌肉健康。建議年長者每天攝取600國際單位 (IU) 的維生素D。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包括鮭魚、鮪魚、蛋黃、菇類等。鮭魚和鮪魚富含維生素D和Omega-3脂肪酸,是營養價值高的食物選擇。蛋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和蛋白質,可以作為早餐或點心食用。菇類富含維生素D和膳食纖維,可以加入菜餚中增加營養價值。
除了均衡的飲食之外,適度的運動也是維持肌肉健康的重要因素。建議年長者每周至少進行3次,每次30分鐘的運動,例如快走、游泳、騎腳踏車等。運動可以幫助增加肌肉量,提高肌肉力量,並改善身體機能。在運動前,建議先諮詢專業醫師或物理治療師,以了解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和強度。
肌少症的影響:生活品質與健康風險
肌少症不僅僅是肌肉流失,它對身體機能、生活品質和健康狀況都產生著深遠的影響。隨著肌肉質量和力量的下降,老年人會面臨一系列挑戰,影響他們的生活品質和健康狀況。以下是肌少症的幾個主要影響:
- 跌倒風險增加: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的下降會增加跌倒的風險,而跌倒會導致骨折、頭部外傷等嚴重後果,進一步影響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和獨立性。
- 行動不便:肌肉流失會導致行動不便,影響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活動能力,例如爬樓梯、行走、提重物等,進而限制他們的社交活動和參與度。
- 慢性疾病風險增加:研究顯示,肌少症與慢性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質疏鬆症等。肌肉流失會降低身體的代謝率,增加脂肪堆積,進而增加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 生活品質下降:肌少症會影響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包括身體功能、情緒、社交活動等方面。肌肉流失會導致身體疲勞、虛弱,影響情緒和社交活動的參與度,進而降低生活品質。
- 醫療成本增加:肌少症會增加醫療成本,因為它會導致跌倒、骨折、慢性疾病等問題,需要更多的醫療照護和資源。
因此,預防和治療肌少症至關重要,可以有效降低跌倒風險、改善行動能力、減少慢性疾病風險,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和健康狀況。積極的預防措施,例如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充足睡眠,以及早期的治療干預,可以有效減緩肌肉流失,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延長健康壽命。
肌少症的原因結論
肌少症的成因錯綜複雜,除了不可逆的自然老化,現代人的生活型態、飲食習慣、慢性疾病等因素,都扮演著推波助瀾的角色。了解肌少症的原因,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這個隱形殺手,並針對不同的原因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從積極運動、均衡飲食、控制慢性疾病,到戒除不良習慣,都能有效降低肌少症的風險,守護健康肌體,擁有一個充滿活力的人生!
肌少症的原因 常見問題快速FAQ
肌少症是什麼?為什麼會發生?
肌少症指的是因年齡增長或其他因素導致的肌肉量減少,伴隨肌力下降和體能表現下降的狀況。它不只影響老年人,也可能發生在年輕人身上。肌少症的成因複雜,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年齡老化、缺乏運動、營養不良、慢性疾病、藥物影響、賀爾蒙變化以及其他不良生活習慣等。
哪些人容易罹患肌少症?
以下幾類人容易罹患肌少症:老年人、久坐少動者、營養不良者、患有慢性疾病者、長期服用特定藥物者、女性更年期後以及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這些因素會加速肌肉流失,增加罹患肌少症的風險。
肌少症可以預防嗎?
肌少症是可以預防的!透過積極運動、均衡飲食、控制慢性疾病、戒除不良習慣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肌少症的風險。建議您定期進行適度的運動,例如快走、游泳、重量訓練等,並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D和鈣等營養素。此外,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例如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壓力、戒菸限酒等,也有助於預防肌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