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動脈怎麼找?沿肱二頭肌內側溝,一招搞定!

想知道肱動脈怎麼找嗎?其實很簡單!沿着上臂前側的肱二頭肌內側溝往下摸,你會感覺到一條明顯的溝,這裡正是正中神經所在的位置。接着,繼續沿着這條溝向下摸,你會發現肱動脈先位於正中神經的內側,並在靠近肘部的地方與神經交叉,轉移到神經的外側。找到肱動脈後,別忘記它在肘窩的深部會分為橈動脈和尺動脈。 掌握這個技巧,你就可以輕鬆找到肱動脈,在緊急情況下也能快速進行止血等處理。

可以參考 青銀共居意思:跨世代交流的居住新模式

尋找肱動脈:沿肱二頭肌內側溝,與正中神經伴行向下

肱動脈是上肢的主要動脈,負責為上肢供血,在急救時,掌握準確找到肱動脈的位置,對於止血等緊急處理至關重要。而尋找肱動脈,其實並不像想像中困難,只要掌握正確的解剖知識,就能輕鬆找到。

首先,找到上臂前側的肱二頭肌,這條肌肉非常明顯,很容易辨認。接著,沿著肱二頭肌的內側溝向下觸摸,就能找到正中神經。正中神經在肱二頭肌內側溝中運行,觸摸時會有輕微的凹陷感,很容易辨別。

找到正中神經後,繼續沿著內側溝向下觸摸,你會發現肱動脈會先位於正中神經的內側,並與正中神經伴行向下。一直到上臂中部稍下方,肱動脈會與正中神經交叉,轉移到神經的外側。

在肘窩的深部,肱動脈會分為橈動脈和尺動脈。橈動脈位於前臂橈側,尺動脈位於前臂尺側。這兩個動脈在手腕處可以輕易觸摸到,是臨床上常用的脈搏測量點。

掌握這些解剖知識,就能輕鬆找到肱動脈,並在需要時進行有效的處理。

肱動脈的位置與走行

肱動脈是臂部的動脈幹,是連接腋動脈和前臂橈動脈、尺動脈的重要血管。它從腋動脈延續,沿著肱二頭肌內側下行,在肘窩中分為橈動脈和尺動脈兩條終支。在行進過程中,肱動脈與同名靜脈以及正中神經伴行,形成血管神經束,共同支配前臂和手的血液供應和神經支配。

為了更清楚地了解肱動脈的位置,可以參考以下幾個關鍵點:

  • 起點: 肱動脈起於背闊肌抵止部的下緣,也就是腋窩的底部。
  • 走行: 肱動脈沿著肱二頭肌內側下行,緊貼肱骨內側緣,並伴隨肱靜脈和正中神經。
  • 終點: 肱動脈在肘窩中分為橈動脈和尺動脈,分別走向前臂的橈側和尺側。
  • 觸摸: 在肘窩內肱二頭肌腱的內側,可以觸摸到肱動脈的搏動,這個位置也是醫生常規測量血壓的聽診部位。

掌握肱動脈的位置和走行對於臨床醫學和急救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進行血管造影、血壓測量、止血等操作時,準確地定位肱動脈是至關重要的。

肱動脈怎麼找?沿肱二頭肌內側溝,一招搞定!

肱動脈怎麼找.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肱動脈穿刺的步驟

在確認穿刺點後,我們要進行穿刺操作。穿刺時,患者應保持平臥或斜坡臥位,上肢伸直略外展,手心朝上,肘下墊一軟枕,以保持血管穩定。穿刺過程中,繃緊皮膚固定血管,在搏動明顯處壓一指印,做進針點標記。接下來,我們可以使用兩種穿刺方法:

  • 十字交叉法:以肘橫紋為橫軸,肱動脈搏動為縱軸交叉點±0.5cm為穿刺點。此方法相對精準,適合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使用。
  • 垂直進針:在搏動明顯處壓一指印做進針標記,垂直進針。此方法較為簡單,適合初學者使用。

穿刺時,應使用適當的穿刺針,並注意進針角度和深度。進針時應保持平穩,避免過度用力,以免造成血管損傷。穿刺成功後,應仔細觀察血管情況,確認穿刺針已進入血管腔內,並進行必要的止血措施。

穿刺過程中,醫護人員應時刻注意患者的反應,及時發現並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例如血管穿刺失敗、血管損傷、出血等。同時,應做好穿刺後的血管護理工作,觀察穿刺部位的腫脹、疼痛、出血等情況,並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相應的處理。

掌握正確的穿刺技巧,並嚴格遵循操作規範,可以有效降低穿刺失敗率和併發症的發生率,確保患者的安全和療效。

肱動脈穿刺的步驟
步驟 說明 注意事項
準備 患者平臥或斜坡臥位,上肢伸直略外展,手心朝上,肘下墊一軟枕,以保持血管穩定。
定位 在搏動明顯處壓一指印,做進針點標記。
穿刺方法
  • 十字交叉法:以肘橫紋為橫軸,肱動脈搏動為縱軸交叉點±0.5cm為穿刺點。
  • 垂直進針:在搏動明顯處壓一指印做進針標記,垂直進針。
  • 十字交叉法適合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
  • 垂直進針較為簡單,適合初學者。
穿刺操作 使用適當的穿刺針,並注意進針角度和深度。進針時應保持平穩,避免過度用力,以免造成血管損傷。
確認穿刺成功 仔細觀察血管情況,確認穿刺針已進入血管腔內,並進行必要的止血措施。
患者觀察 時刻注意患者的反應,及時發現並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例如血管穿刺失敗、血管損傷、出血等。
血管護理 觀察穿刺部位的腫脹、疼痛、出血等情況,並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相應的處理。

肱深動脈和橈神經的關係

肱深動脈和橈神經在解剖學上關係密切,它們共同穿行於臂後區的橈神經溝中,這也讓它們在肱骨中部骨折時容易受到損傷。肱深動脈是肱動脈的一個分支,負責為臂後區的肌肉和組織提供血液供應。而橈神經則負責支配臂後區的肌肉,以及手背和手指的運動和感覺。

當肱骨中部骨折時,骨折斷端可能會壓迫或刺傷肱深動脈和橈神經,導致血管和神經損傷。這會引起一系列的臨床表現,例如:

  • 肱深動脈損傷:會導致臂後區肌肉缺血,甚至造成肌肉壞死。
  • 橈神經損傷:會導致手背和手指的運動和感覺障礙,例如手腕下垂、手指麻木等。

    因此,在肱骨中部骨折的患者中,必須仔細檢查肱深動脈和橈神經的狀況,以便及時進行診斷和治療。如果發現血管或神經損傷,則需要採取相應的措施,例如手術修復或神經移植,以恢復血管和神經的功能。

    此外,了解肱深動脈和橈神經的關係,對於運動員上肢肌肉損傷的預防和治療也至關重要。例如,在進行高強度訓練時,應避免對肘部施加過大的壓力,以防止肱深動脈和橈神經受到損傷。如果出現上肢肌肉疼痛或麻木,應及時就醫,以排除血管或神經損傷的可能性。

    骨間前動脈在哪裡?

    骨間前動脈是上肢血管系統中重要的分支,它從肱動脈分出後,沿前臂骨間膜掌側面下降,負責供應前臂深層肌肉的血液。要準確找到骨間前動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起始位置: 骨間前動脈起始於肱動脈,在肱動脈分叉成橈動脈和尺動脈之前。在肘窩處,肱動脈位於肱二頭肌內側溝,可以通過觸診肱動脈來確定骨間前動脈的起始位置。

    2. 走行方向: 骨間前動脈從肱動脈分出後,會沿著前臂骨間膜的掌側面下降,並位於指深屈肌和拇長屈肌之間。這個區域通常可以通過觀察前臂肌肉的走向來確定。

    3. 穿過骨間膜: 骨間前動脈在下降過程中,會穿過骨間膜進入前臂後部。這個穿過骨間膜的位置,通常位於旋前方肌上緣附近。旋前方肌是前臂的一個重要肌肉,它位於前臂的深層,可以通過觸診來定位。

    4. 分支: 骨間前動脈在下降過程中,會發出一些分支,這些分支負責供應前臂深層肌肉的血液。其中,一個重要的分支是正中動脈,它伴隨正中神經下降,並營養該神經。正中動脈通常位於骨間前動脈的上端,可以通過觀察正中神經的走向來找到。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觀察和觸診,可以準確地找到骨間前動脈的位置。了解骨間前動脈的解剖位置,對於理解上肢血管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以及診斷和治療相關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可以參考 肱動脈怎麼找

    肱動脈怎麼找結論

    掌握「肱動脈怎麼找」的技巧,不僅能提升你在緊急情況下的應變能力,更能加深你對人體解剖的理解。通過本文的詳細說明和圖解,相信你已經掌握了尋找肱動脈的步驟。別忘了,在實際操作時,要輕柔謹慎,避免用力按壓,以免損傷周圍組織。

    記住,了解人體構造,掌握基本醫學知識,是成為一名合格醫護人員或急救人員的基礎。學習「肱動脈怎麼找」,只是你踏入醫學殿堂的第一步。希望你能繼續探索人體的奧秘,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為更多人帶來幫助!

    肱動脈怎麼找 常見問題快速FAQ

    肱動脈在哪裡?

    肱動脈位於上臂前側,沿着肱二頭肌內側溝向下延伸。您可以通過觸摸肱二頭肌內側溝,並找到正中神經,然後繼續向下觸摸,就能找到肱動脈。

    為什麼要找肱動脈?

    找到肱動脈在急救和醫療操作中至關重要。例如,在進行止血時,準確地壓迫肱動脈可以有效地控制上肢的出血。在醫學檢查中,了解肱動脈的位置有助於醫生進行血管造影、血壓測量等操作。

    尋找肱動脈需要注意什麼?

    在尋找肱動脈時,請注意以下事項:

    • 不要用力按壓,以免損傷周圍組織。
    • 如果需要進行止血,請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
    • 如果您不確定肱動脈的位置,請諮詢專業人士。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