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何時量?掌握「722」原則,居家監測血壓的完整攻略

想知道「血壓何時量」才能掌握最準確的健康狀況嗎?台灣高血壓學會建議遵循「722」原則:連續監測血壓七天,每天測量兩次,分別在起床後一小時內和睡前一小時內。每次測量至少進行兩遍,間隔一到兩分鐘,取平均值。這樣做能更精準地了解您的血壓變化,並及早發現潛在問題,守護您的心血管健康。

可以參考 照服員薪水怎麼算?工作內容、環境、福利、課程總覽

為什麼要監測血壓?掌握「722」原則,居家血壓監測的完整攻略

高血壓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它會增加罹患心臟病、中風、腎臟病等疾病的風險,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定期監測血壓對於預防和控制高血壓至關重要。然而,許多人對於血壓監測的時機、方法和標準仍存在許多疑問。今天,我們將深入探討「722」原則,並提供居家血壓監測的完整攻略,幫助您掌握正確的監測方法,有效管理自身血壓,守護您的健康。

「722」原則是台灣高血壓學會建議的居家血壓監測原則,它強調連續監測血壓的重要性,並提供量測時間和次數的明確指引。簡單來說,「722」原則指的是:連續量血壓「7」天;每天量「2」回,包括起床後一小時內且吃飯吃藥前,以及入睡前一小時內;每回至少量「2」次,中間間隔1-2分鐘,再取平均值。

為什麼要連續量血壓7天?因為單次量測的血壓值可能受到許多因素影響,例如情緒、活動量、飲食等,而連續量測7天可以更準確地反映您的平均血壓狀況。而每天量2回,分別在起床後和睡前,是因為這兩個時間點的 血壓變化較大,可以更全面地掌握您的血壓變化趨勢。

此外,每次量血壓至少量2次,中間間隔1-2分鐘,並取平均值,可以降低單次量測的誤差,更準確地反映您的血壓狀況。

掌握「722」原則,並配合正確的量血壓方法,才能有效監測您的血壓狀況,及早發現高血壓問題,並採取適當的治療措施。下一段,我們將深入探討居家血壓監測的正確方法,幫助您更有效地管理自身血壓。

在家量血壓的準確性

家裡量血壓會比較快嗎? 看診速度的快慢,取決於用水銀血壓計量血壓的速度,有的醫師飛快的將汞柱壓上去,一秒鐘就把氣放到底,幾秒鐘內就量好了血壓,也有醫師的所有患者量出來的數值,全都是準確度堪慮的正常血壓一百三十/八十。 血壓量得愈快的醫師,愈能早點回病房工作,當時很羨慕那些看診飛快的醫師,但又內心掙扎,覺得不該如此草率;多年後,我才發現這些在門診中量出來的血壓數值,其實沒那麼重要。 隨著醫學以及科技進展,家用血壓計日漸風行,先水銀、後電子,沒多久,大家就發現在家中量到的血壓數值與在醫院量出來的不太一樣。 先前有研究顯示,在醫院量到的血壓數值其實會比在家裡量到的平均高出二十二,也就是說,在醫院量出來的數值是一百六十,但是在家裡量出來可能只有一百三十八。 很多原因會導致在家裡和在醫院量出來的血壓不同。

以下列出幾個可能的原因:

  • 環境因素:醫院環境通常比較緊張,患者可能因為緊張、焦慮而導致血壓升高。在家裡,環境相對輕鬆,患者的心態也比較放鬆,因此血壓測量結果可能較低。
  • 測量方式:醫院的醫師通常使用水銀血壓計,而家用血壓計則多為電子血壓計。兩種測量方式的原理不同,測量結果也可能有所差異。
  • 測量時間:醫院通常在患者看診時測量血壓,而在家裡,患者可以選擇在不同時間段測量血壓。不同的時間段,血壓值也可能有所不同。
  • 個人因素:患者的體質、年齡、性別、藥物使用等因素,也會影響血壓測量結果。

因此,在家裡量血壓時,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時間和環境,並按照說明書正確操作,才能獲得準確的測量結果。如果在家裡量到的血壓數值與醫院的測量結果有較大差異,建議諮詢醫師,了解自己的血壓狀況。

血壓何時量?掌握「722」原則,居家監測血壓的完整攻略

血壓何時量.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血壓怎麼量?

血壓建議一天至少量一次,最好的量測時機是早上起床後1小時內及晚上睡覺前,這是因為我們的身體在經過一夜休息後,血壓通常處於較低狀態,這時測量的結果較能反映出整體的血壓狀況。而晚上睡覺前測量,則可以了解一天的最後血壓狀況,有助於掌握血壓控制的趨勢。

如果您有服用降血壓藥物,則可在早上空腹、未服用藥物前測量,此時藥效最弱,較容易看出血壓控制情形。這樣可以幫助您了解藥物是否發揮了作用,以及是否需要調整藥物劑量。

Q:茶餘飯後適合量血壓嗎?

茶餘飯後不建議測量血壓,因為進食後血壓會暫時升高,測量結果可能不準確。建議在進食後至少1小時後再測量血壓,以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除了量測時間,正確的量測方法也很重要。建議您在測量前先靜坐5分鐘,放鬆身心,並將手臂平放於心臟水平,避免測量過程中過度用力或緊張,影響測量結果。此外,測量過程中需保持安靜,避免干擾,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定期測量血壓並記錄結果,可以幫助您掌握血壓變化趨勢,及早發現問題,並採取適當的措施控制血壓。如果您發現血壓異常,請及時諮詢醫生,尋求專業指導。

血壓量測指南
時間 建議 原因
早上起床後1小時內 建議 身體經過一夜休息後,血壓通常較低,可反映整體血壓狀況。
晚上睡覺前 建議 了解一天的最後血壓狀況,掌握血壓控制趨勢。
服用降血壓藥物後 早上空腹、未服用藥物前測量 藥效最弱,易看出血壓控制情形。
茶餘飯後 不建議 進食後血壓會暫時升高,測量結果可能不準確。建議進食後至少1小時後再測量。
測量前 靜坐5分鐘放鬆身心,將手臂平放於心臟水平 避免過度用力或緊張影響測量結果。
測量過程中 保持安靜,避免干擾 確保測量結果準確。

量血壓前要休息多久?

準確的測量血壓,需要一個放鬆、安靜的環境。量血壓前,靜靜地休息3~5分鐘是必要的,讓身體逐漸恢復平靜,才能得到更接近真實的血壓值。如果你剛運動完、匆忙奔走、吃飯或泡澡,則需要休息10~15分鐘,讓身體完全放鬆下來再測量。

除了休息時間,測量前也要注意避免一些會影響血壓的因素,例如:

  • 抽菸:尼古丁會使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測量前至少要避免抽菸30分鐘。
  • 喝茶、咖啡:茶和咖啡中的咖啡因也會使血管收縮,影響血壓。測量前至少要避免喝茶、咖啡30分鐘。
  • 含有酒精的飲料:酒精會使血管擴張,短期內會造成血壓下降,但長期飲酒會造成血壓升高。測量前至少要避免飲酒1小時。

此外,測量前也要避免膀胱過度充盈,因為這會影響血壓。如果需要,可以先上個廁所,再進行測量。

遵循這些建議,可以幫助你獲得更準確的血壓測量結果,更有效地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

量血壓要坐著嗎?

量血壓時,坐著是最佳的姿勢。保持坐姿可以讓身體放鬆,避免肌肉緊張影響血壓測量結果。量血壓時,請保持安靜,避免說話或看電視,因為這些活動會影響心率和血壓。 遵守「722」原則,一天量4次,一周就能得到28個血壓數字。 這些數據可以幫助你掌握自身血壓的變化趨勢,並及早發現潛在問題。

在分析這些數據時,可以剔除一些極端值,例如剛運動完或情緒激動時測量的血壓。 這樣一來,就能得到更精確的血壓數據,幫助你更好地了解自身健康狀況。 「722」原則的另一個重要意義是,它讓病患能夠在家中定期測量血壓,並記錄數據。

當你定期回診時,可以將這些數據提供給醫生,讓醫生更全面地了解你的血壓狀況。 透過長期監測,醫生可以觀察你的血壓是否有季節性的變化,例如冬天血壓會比夏天高。 這些數據對於醫生制定治療方案和調整用藥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每次量血壓前,記得要先休息5分鐘,讓身體放鬆,避免看電視、說話等活動影響血壓測量結果。 這樣一來,你就能得到更準確的數據,更好地掌握自身健康狀況。

可以參考 血壓何時量

血壓何時量結論

定期監測血壓是維持心血管健康的關鍵,掌握「722」原則,透過居家血壓監測,可以更精準地掌握自身血壓變化。 「血壓何時量」的答案就在於這簡單易懂的原則:連續量血壓7天,每天量2回,分別在起床後一小時內和睡前一小時內,每次量2遍取平均值。透過這樣的規律性監測,您能更清晰地掌握血壓變化趨勢,及早發現潛在問題,並在醫師的指導下採取適當的措施,守護您的心血管健康。

除了「722」原則,我們也探討了居家血壓監測的正確方法,以及如何避免常見的測量誤差。 想要有效管理自身血壓,除了定期監測,更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例如控制飲食、規律運動、減輕壓力等。

如果您對「血壓何時量」或居家血壓監測有任何疑問,請諮詢您的家庭醫生,尋求專業指導。 記得,用心守護您的健康,從正確監測血壓開始!

血壓何時量 常見問題快速FAQ

我該如何選擇血壓計?

市面上有許多不同種類的血壓計,例如水銀血壓計、電子血壓計等。選擇血壓計時,建議您諮詢醫師或藥師,了解適合您的血壓計種類。 建議選擇經由衛生署認證的電子血壓計,並定期校正,以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我應該多久測量一次血壓?

建議您每天至少測量一次血壓,最佳的測量時間是早上起床後一小時內和晚上睡前一小時內。 如果您的血壓有異常情況,或您的醫師有特別指示,則需要更頻繁地測量血壓,並將記錄提供給您的醫師。

我應該如何記錄血壓數據?

您可以使用筆記本、手機應用程式或專用的血壓記錄表記錄您的血壓數據。 記錄時,請務必註明測量時間、收縮壓、舒張壓和脈搏數。 定期查看您的血壓記錄,可以幫助您掌握自身血壓的變化趨勢,並及早發現潛在問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