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患者在認知能力下降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自行開門外出、迷路等行為。為了防止失智老人開門外出,除了加裝較為複雜的門鎖增加進出難度外,也可以透過降低大門的辨識度,例如使用與牆壁顏色相近的門簾、在大門前擺設物品等方式,讓他們不易察覺大門在哪裡。此外,在家中床邊、房門或大門安裝感應器或鈴鐺,也能在失智者靠近時發出聲音提醒,讓照護者及時掌握其動靜,降低走失風險。
可以參考 有可以量體溫的 App 嗎?手機 App 監控體溫懶人包
限制門鎖的開啟方式:守護安全的第一道防線
當失智症患者的病情逐漸加重,他們可能開始出現認知能力下降的狀況,甚至無法正常辨識及記憶周遭環境。這時,他們可能會出現自行開門外出的行為,讓家屬感到十分焦慮。為了避免失智老人走失,我們可以從居家環境的安全防護著手,其中,限制門鎖的開啟方式是十分重要的第一步。
針對認知能力低但活動能力尚可的失智患者,他們雖然能夠自行四處走動,但已無法正常地辨識及記憶四周環境,因此,建議可加裝門鎖,增加進出難度。例如,為您的失智症患者的房門或住家大門加裝較為複雜的門鎖,例如需要使用鑰匙或密碼才能開啟的門鎖,增加他們自行開門的難度。避免使用傳統的門把或旋鈕,因為這些門鎖對於失智症患者來說可能太容易開啟。
除了加裝複雜的門鎖之外,我們還可以透過一些方法降低大門的辨識度,讓失智者不易察覺大門在哪,嘗試進出。例如,使用與牆壁顏色相近的門簾或遮蔽物,降低大門的視覺辨識度;或在大門前放置物品,例如花盆、鞋子或其他日常用品,同樣可以達到降低辨識度的效果。
選購安全門鎖時,請務必考慮到患者的認知能力和肢體功能,確保鎖具安全且容易操作,避免造成患者意外受傷或困住自己。
主動追蹤定位:守護失智家人安全
當失智家人穿著鮮豔衣帽、配戴愛心手鍊或QRCode布標,並完成指紋等資料登記後,我們已經盡力讓他們在走失時更容易被辨識,但這僅是「被動預防」。然而,現實情況是,失智家人走失後,家屬只能被動等待民眾或警方找到家人後聯繫自己。根據日本警方的資料顯示,有四成的走失死亡者,往往在家屬報案時已經過世了,說明隨著時間流逝,走失家人在外的危險指數也會越來越高。因此,除了被動預防,我們強烈建議失智家人身上需再搭配能主動尋找位置的「GPS衛星個人定位器」,讓家屬能隨時掌握家人行蹤,在關鍵時刻快速找到家人,降低走失風險。
GPS衛星個人定位器就像失智家人的守護天使,它能提供以下幫助:
- 即時掌握家人位置:定位器會持續發送訊號,讓家屬透過手機APP或網頁隨時查看家人所在位置,不再需要擔心家人走失後不知去向。
- 預設安全範圍:家屬可以設定安全範圍,當家人離開安全範圍時,定位器會發出警報通知,讓家屬能及時採取行動,避免家人走失太遠。
- 歷史軌跡回溯:定位器會記錄家人行蹤,家屬可以查看家人過去的活動軌跡,幫助了解家人走失的可能原因,並採取更有效的預防措施。
- 緊急求救功能:部分定位器配備緊急求救功能,當家人遇到危險時,可以按下求救按鈕,將位置資訊發送給家屬或緊急聯絡人,以便快速獲得救援。
選擇適合失智家人的GPS衛星個人定位器,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 定位精準度:選擇定位精準度高的定位器,才能更精確地掌握家人位置。
- 電池續航力:選擇電池續航力長的定位器,避免頻繁充電造成使用上的困擾。
- 防水防塵功能:選擇具有防水防塵功能的定位器,才能確保定位器在各種環境下都能正常運作。
- 操作介面:選擇操作介面簡單易懂的定位器,方便家屬使用。
- 價格:選擇價格合理的定位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負擔。
使用GPS衛星個人定位器,可以有效降低失智家人走失的風險,讓家屬能更安心地照護家人。然而,定位器僅是輔助工具,家屬仍需持續關注失智家人的狀況,並採取其他預防措施,才能真正保障家人的安全。
防止失智老人開門.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轉移注意力,避免失智長輩「想開門就開門」
失智症患者常有「想開門就開門」的行為,這可能是認知功能退化導致的空間感和方向感混淆,也可能是長期習慣使然。因此,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將焦點從門上移開,是安全照護的重要策略之一。
台北市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主任王寶英曾去一位失智症患者家裏訪視,家人說他習慣睡客廳沙發,「但沙發正對著大門,好幾次爸爸半夜醒來打開門就直接出去了。 」於是,她建議家人在客廳桌子放幾張爸爸最喜歡的畫,並且把桌子搬到沙發旁邊。 他張眼先看到漂亮的畫,便能轉移注意力,視線不是立刻朝向門口,也降低半夜出門的念頭。
除了擺放熟悉的物品,也可以利用環境改造來達到轉移注意力的效果。蔡佳芬補充:「用裝潢貼皮讓門看起來像牆壁、或在門前放一個櫃子,大家出門都要繞過櫃子,病人就不會直接看到門,隨時想出去。 」也是常見的作法。
此外,門加重重量、裝風鈴等方法,也能有效降低失智長輩開門的意願。當他們打開門時,感受到門的重量或聽到風鈴的聲音,便能提醒他們不要外出,避免發生意外。
需要注意的是,每位失智症患者的狀況不同,需要根據他們的個別需求進行調整。家屬應保持耐心和同理心,理解失智長輩的行為並提供必要的協助,讓他們在安全舒適的環境中度過餘生。
方法 | 說明 |
---|---|
擺放熟悉的物品 | 在失智長輩經常停留的地方擺放他們喜愛的物品,例如畫作、照片或其他具有紀念意義的物品,可以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減少他們想開門的念頭。 |
環境改造 | 利用裝潢貼皮將門偽裝成牆壁,或在門前放置櫃子等障礙物,讓失智長輩不易看到門,降低他們想要開門的可能性。 |
門加重重量或裝風鈴 | 在門上加重重量或裝設風鈴,當失智長輩嘗試開門時,門的重量或風鈴的聲音可以提醒他們不要外出,避免發生意外。 |
保持耐心和同理心 | 家屬應理解失智長輩的行為,並保持耐心和同理心,提供必要的協助,讓他們在安全舒適的環境中度過餘生。 |
失智症家屬最常碰到什麼問題?
失智症家屬最常碰到的問題,就是失智家人因為特有固著性行為,抗拒太大、太重的GPS定位器而不願配戴。這讓家屬在照護過程中面臨極大的困擾,因為他們無法掌握失智家人的行蹤,也無法在他們走失時及時找到他們。這不僅讓家屬感到焦慮不安,也增加了失智家人走失的風險。傳統的GPS定位器通常體積較大,重量也較重,對於行動不便或認知能力下降的失智家人來說,配戴起來十分不舒服,甚至會造成他們的不適和抗拒。因此,許多家屬在嘗試使用傳統GPS定位器後,往往會感到無力,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失智家人走失,卻無能為力。
而輕巧的BoBee守護寶只有20克,家屬可以將它放置在家人口袋、包包、皮夾、鑰匙圈或是固定攜帶的枴杖或雨傘,甚至是結合宗教意義的平安符等等上。這樣失智家人將會大幅度提升配戴意願。BoBee守護寶的輕巧設計,不僅讓失智家人更容易接受,也讓家屬在使用上更加方便。家屬可以輕鬆地將BoBee守護寶放置在失智家人隨身攜帶的物品上,無需擔心會造成他們的負擔或不適。此外,BoBee守護寶的設計也考慮到失智家人的心理需求,家屬可以將它與失智家人喜愛的物品結合,例如將它放置在他們喜愛的包包或皮夾中,或是將它設計成他們熟悉的平安符,讓他們更容易接受配戴。
BoBee守護寶的輕巧設計和多樣化的配戴方式,讓失智家屬更容易接受配戴,也讓家屬在照護過程中更加安心。家屬可以透過BoBee守護寶的APP,即時掌握失智家人的位置,並設定安全區域,當失智家人離開安全區域時,系統會發送警報,提醒家屬注意。這樣一來,家屬就能夠隨時掌握失智家人的行蹤,有效降低他們走失的風險,也讓家屬在照護過程中更加安心。
預防失智長輩走失的輔具應用
除了居家環境的改造,輔具的應用也是預防失智長輩走失的重要一環。目前愛心手鍊是最為人熟知的預防走失輔助工具,但由於長者可能因為不習慣或覺得手鍊礙事而拒戴。面對長輩的抗拒,家屬們可以嘗試其他更友善的輔具,例如台灣失智症協會與中國人壽推出的「緊急連絡卡」。這款卡片造型小巧可愛,方便長輩攜帶,並可寫上連絡方式,方便路人協助聯繫家屬。此外,市面上也有許多其他輔具,例如:
- GPS定位裝置:可透過手機APP追蹤長輩位置,並設定安全區域,一旦長輩超出範圍,家屬便會收到警報。
- 智慧手錶:除了時間顯示,部分智慧手錶也具有GPS定位、緊急求救等功能,方便長輩在緊急狀況下取得協助。
- 電子門鎖:可設定密碼或指紋鎖,防止長輩自行開門外出。此外,有些電子門鎖也具有警報功能,一旦有人嘗試開門,便會發出警報聲。
- 智慧居家系統:透過感應器監控長輩的活動,例如外出、跌倒等,並將訊息傳送到家屬的手機,方便家屬掌握長輩狀況。
選擇輔具時,應根據長輩的實際狀況和需求,以及家屬的經濟能力,選擇最適合的輔具。例如,對於行動不便的長輩,可以選擇具有定位功能的智慧手錶或GPS定位裝置;對於容易忘記關門的長輩,可以選擇電子門鎖;對於容易忘記吃藥的長輩,可以選擇智慧藥盒等。此外,家屬也要注意輔具的使用方法,並定期檢查輔具的狀況,確保輔具能正常運作,發揮預防走失的效果。
失智症協會呼籲家屬多元運用輔具,多一分準備,就能少一分遺憾。除了輔具之外,家屬也要積極參與失智症照護的相關課程,學習如何照顧失智長輩,並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才能有效預防長輩走失,讓長輩在安全、安心的環境中度過晚年。
防止失智老人開門結論
失智症患者的認知能力下降,可能會出現自行開門外出、迷路等行為,給家屬帶來極大的困擾和擔憂。為了防止失智老人開門外出,我們需要從多方面著手,建立安全、安心的居家環境。
首先,我們可以限制門鎖的開啟方式,例如加裝較為複雜的門鎖,或透過降低大門的辨識度,讓他們不易察覺大門在哪,減少自行開門外出的可能性。
其次,我們可以利用感應器和鈴鐺等輔助工具,在失智老人靠近門戶時發出警示,讓家屬能夠及時掌握他們的動態,避免意外發生。
此外,我們還需要轉移失智老人的注意力,避免他們將焦點集中在門戶上,例如在客廳放置他們喜愛的物品,或是在門前放置障礙物,阻礙他們開門的行為。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積極學習失智症照護的相關知識,了解失智老人的行為模式,並根據他們的個別需求進行調整,才能真正有效防止失智老人開門外出,讓他們在安全、舒適的環境中度過餘生。
防止失智老人開門 常見問題快速FAQ
請問如何降低失智長輩開門外出意願?
除了加裝安全門鎖外,還可透過以下方式:
1. 轉移注意力: 在門前放置物品或擺放他們喜愛的畫作,吸引他們的目光,降低他們對門的注意。
2. 環境改造: 用裝潢貼皮讓門看起來像牆壁,或在門前放一個櫃子,讓他們無法直接看到門。
3. 聲音提醒: 加重門的重量或裝設風鈴,讓他們在開門時感受到阻力或聽到聲音,提醒他們不要外出。
我該如何選擇適合失智長輩的GPS定位器?
選擇定位器時,需考慮以下因素:
1. 定位精準度: 選擇定位精準度高的定位器,才能更精確地掌握長輩位置。
2. 電池續航力: 選擇電池續航力長的定位器,避免頻繁充電造成使用上的困擾。
3. 防水防塵功能: 選擇具有防水防塵功能的定位器,才能確保定位器在各種環境下都能正常運作。
4. 操作介面: 選擇操作介面簡單易懂的定位器,方便家屬使用。
5. 價格: 選擇價格合理的定位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負擔。
失智老人一直想開門外出,我該怎麼辦?
失智長輩想開門外出,可能是認知功能退化導致的空間感和方向感混淆,也可能是長期習慣使然。
建議您:
1. 保持耐心與同理心: 理解失智長輩的行為,並提供必要的協助。
2. 轉移注意力: 透過環境改造、擺放熟悉物品、或使用感應器等方法,將他們的注意力從門上移開。
3. 尋求專業協助: 諮詢醫療專業人員,例如醫師、護理師或社工,他們可以提供更專業的照護建議和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