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工作,想要離職卻不知從何下手嗎?「離職」日文為「りしょく」,也就是「rishoku」。這篇指南將帶領您了解日本職場的離職流程,包含法律規定的通知時間、撰寫離職理由的技巧,以及離職手續的完整步驟。此外,也會介紹與離職相關的日本勞動法規,例如解雇、賠償金和違約金等,讓您在離職過程中保障自身權益。同時,我們也提供離職後的相關資訊,例如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和居留資格等,幫助您順利過渡到下一段人生旅程。
可以參考 住院看護納健保指南:40家醫院試辦,減輕家屬照顧負擔
在日本職場離職,您需要知道的關鍵資訊
在日本職場工作,離職是一個需要謹慎處理的議題。不同於許多國家,日本職場文化重視忠誠度,離職被視為對公司的背叛,因此離職流程需要格外注意。首先,您需要了解「離職」的日文,即「離職」 (りしょく) 或 「離職」 (rishoku)。這兩個詞彙在日文中都表示離開工作崗位,但「離職」更常用于正式場合,而「離職」則更口語化。
在日本,法律規定員工必須提前通知公司離職,通常為一個月或更長。但實際上,不同公司可能會有不同的規定,例如,有些公司可能會要求員工提前三個月或六個月通知。因此,您需要仔細閱讀您的雇用合約,了解公司對於離職通知時間的規定。此外,您也需要了解日本勞動法規中關於離職的相關規定,例如,公司可以解雇員工的合法理由,以及公司在解雇員工時需要支付的賠償金等。
在離職前,您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撰寫離職理由、辦理離職手續、取得離職證明等。撰寫離職理由時,需要避免使用負面或情緒化的語言,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爭議。離職手續包括填寫離職單、歸還公司財物、結算薪資、辦理社保手續等。離職證明是您離開公司後的重要文件,可以證明您在該公司的任職時間和職位,在未來找工作時可能會被要求提供。
除了上述事項外,您還需要考慮離職後可能遇到的問題,例如,如何申請失業保險金、如何轉換醫療保險、如何處理居留資格等。建議您在離職前做好充分的規劃,並諮詢相關專業人士,以確保您的離職過程順利,並為未來做好準備。
在職離職的真實面貌:不只是「偷懶」
在職離職是什麼意思? 年輕人口中的「在職離職」,指的並非真的從一家公司中離職,而是繼續留在公司工作,但是將更多的注意力與精力放在工作以外的事情上。 然而,這或許會讓人誤以為奉行在職離職的員工都是薪水小偷,只是坐在辦公室裡,完成最低限度的工作要求,但事實並非如此。 職場心理書籍作家凱西.凱普里諾(Kathy Caprino)就指出,「在職離職指的是,人們停止做那些他們認為超出其工作範圍,且還不會有任何回報的工作。 」
在職離職者並非不努力,而是他們選擇將自己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對他們更有價值的事情上。 他們可能正在追求個人興趣、發展新的技能、或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 這種轉變反映了現代職場的變化,員工不再將工作視為人生的唯一目標,而是希望找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在職離職的跡象可能包括:
- 工作動力下降:員工對工作感到提不起勁,缺乏熱情。
- 參與度降低:員工不再積極參與會議或團隊活動,對工作缺乏投入。
- 對工作感到憤世嫉俗:員工對工作感到厭倦,甚至對同事或主管抱持負面態度。
- 工作效率下降:員工的工作表現不如以往,無法完成預期的任務。
- 缺乏溝通:員工不願與同事或主管分享意見或想法,傾向保持沉默。
萊拉健康(Lyra Health)的勞動力轉型高階主管格拉索(Joe Grasso)指出,在職離職的跡象看起來就像是「動力減弱和參與度降低的典型指標」。 這些跡象提醒我們,員工可能正在經歷某種程度的倦怠或不滿,需要我們重視並尋找解決方案。
提離職日文怎麼說?
在日本職場,提離職可不是一件隨隨便便就能說出口的事,需要謹慎處理,才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誤解或尷尬。許多初來乍到的外國人,可能會直覺地用「提離職」或「辭職」等詞彙,但實際上,這些詞彙在日語中並不容易被理解為「離職」。日文的「提出」一般都指「提供具體的文件(如企劃書等)」,所以「提離職」要翻成「辞表(=辭呈)を提出する」等,但是更簡單的日文是「仕事をやめたいと会社に伝える(=告訴公司想辭職)」。
舉例來說,如果你想向老闆表達想離職的意願,可以說:「〇〇部長、私は会社を辞めたいと思っています。(〇〇部長,我想辭職)」,或是「〇〇部長、私は退職を考えています。(〇〇部長,我正在考慮離職)」。 這些表達方式更能明確傳達你的意願,避免誤解。
此外,在日本職場,直接向老闆提離職,可能會被視為不禮貌。建議先向直屬上司或人事部門表明你的意願,並說明離職的原因。同時,也要注意禮貌用語,例如「〇〇部長、お忙しいところ恐縮ですが、少しお時間いただけますでしょうか?(〇〇部長,打擾您了,請問您有空嗎?)」,或是「〇〇部長、お時間のある時に、お話をお伺いできますでしょうか?(〇〇部長,請問您方便的時候,可以聽我說一下嗎?)」。
總之,在日本職場提離職,需要掌握正確的日文用語,並注意禮貌和文化差異。 透過適當的溝通方式,才能順利完成離職手續,並維持良好的職場關係。
情境 | 日文表達 | 說明 |
---|---|---|
表達離職意願 | 〇〇部長、私は会社を辞めたいと思っています。(〇〇部長,我想辭職) 〇〇部長、私は退職を考えています。(〇〇部長,我正在考慮離職) |
直接向老闆表達想離職的意願。 |
向上司或人事部門表明離職意願 | 〇〇部長、お忙しいところ恐縮ですが、少しお時間いただけますでしょうか?(〇〇部長,打擾您了,請問您有空嗎?) 〇〇部長、お時間のある時に、お話をお伺いできますでしょうか?(〇〇部長,請問您方便的時候,可以聽我說一下嗎?) |
建議先向直屬上司或人事部門表明你的意願。 |
正式提出辭呈 | 辞表(=辭呈)を提出する | 正式提出辭呈,需要提交書面文件。 |
說明離職原因 | 〇〇部長、私は〇〇のため、会社を辞めたいと思っています。(〇〇部長,我因為〇〇,想辭職。) | 清楚說明離職原因,避免誤解。 |
多給休息日與例假日的薪資是『權利』還是『福利』?
星期五離職且退休之後,緊接下來的星期六休息日、星期日例假日的薪資要不要給?這是一個常見的職場爭議,也是許多員工容易忽略的權益。公司對於離職員工一向都是採取優待的方式,比如說如果離職日是星期五的話,由於公司是週休二日的公司,公司會多發星期六 (休息日)、星期日 (例假日)的薪資,但退保日則是採取當日退休的措施。問題發生了,有員工回來追討這兩日的勞退金,並控訴公司造成其損失,無言對吧,這種案子還不少呢!
所有勞基法的權利與義務關係都是以『加保日』做起點,而以『退保日』做終點, 不論是在勞動主管機關或是法院,一切都是先會看這個做為依據,所以公司的做法是正確的,而勞工也要注意,離職日是否與退保日是同一天,一旦退保,員工與公司的勞基法關係便消失!
那麼,星期六休息日、星期日例假日的薪資到底算不算權利呢?答案是:不一定!這取決於公司的勞動契約內容以及相關勞動法規的規定。一般來說,公司會在勞動契約中明訂員工的薪資計算方式,以及是否包含休息日、例假日的薪資。如果勞動契約中沒有明確規定,則需要依據相關勞動法規進行判斷。
根據勞動基準法,員工在休息日、例假日工作時,應加給工資。但如果員工在離職日當天已經辦理退保,則公司不再有義務支付休息日、例假日的薪資。這是因為員工與公司之間的勞動關係已經在退保日當天終止,公司不再有義務支付員工的薪資。
然而,如果公司在勞動契約中明確規定,員工離職後仍需支付休息日、例假日的薪資,則公司必須依約履行。這表示公司將休息日、例假日的薪資視為員工的福利,而非勞動法規上的義務。因此,員工在簽訂勞動契約時,應仔細閱讀契約內容,確認公司是否提供休息日、例假日的薪資福利,以及相關的條件限制。
總而言之,星期六休息日、星期日例假日的薪資是否屬於員工的權利,取決於公司與員工之間的勞動契約內容以及相關勞動法規的規定。員工在離職前應仔細確認相關資訊,以確保自己的權益不受損害。
當週做五天離職,所以可以享有當週的「週休二日」?
許多人會認為,如果在週五離職,那麼週六、週日這兩天仍然應該享有「週休二日」的權利,畢竟在法律上,週休二日是應得的休假。然而,實際上,當週做五天離職,是否可以享有當週的「週休二日」並非如此簡單,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析。
首先,我們要了解,勞動基準法規定,勞工每週應有二日休息,並非指「週六、週日」這兩天,而是指「每週兩天」休息,可以是週六、週日,也可以是週日、週一,或是其他任何兩天。因此,即使在週五離職,公司仍然可以安排週六、週日為休息日,並不需要支付薪資。
其次,根據勞動基準法的規定,勞工的權利義務關係,是以「退保日」為基準。也就是說,一旦員工辦理退保,勞工與公司之間的勞動關係便告終止,公司便不再負擔員工的薪資、休假等相關權利義務。因此,即使員工在週五離職,但如果公司已經在週五辦理了退保手續,那麼週六、週日這兩天便不再屬於「週休二日」,公司也不需要支付薪資。
然而,如果公司在週五離職後,尚未辦理退保手續,那麼員工仍然可以享有週六、週日的「週休二日」。這是因為,在退保手續完成之前,員工仍然屬於公司的員工,公司仍然需要負擔員工的薪資、休假等相關權利義務。
因此,當週做五天離職,是否可以享有當週的「週休二日」,關鍵在於「退保日」。如果公司在週五辦理了退保手續,那麼員工便無法享有週六、週日的「週休二日」;反之,如果公司尚未辦理退保手續,那麼員工仍然可以享有週六、週日的「週休二日」。
建議您在離職前,務必與公司確認退保日期,並根據實際情況,爭取應得的權益。同時,建議您在離職前,仔細閱讀勞動契約,了解公司關於離職後休假的相關規定,避免因資訊不足而造成損失。
離職 日文結論
在日本職場,離職 (りしょく) 不僅是結束一段工作旅程,更是一項需要仔細規劃的過程。本文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日本職場的離職流程,涵蓋了從通知時間、離職理由撰寫、離職手續到勞動法規、離職後事宜等各個環節,以及在職離職的現象與提離職的日文表達方式。希望透過這些資訊,能幫助您順利完成離職,並為未來做好準備。
無論您是計劃在日本離職的外國人,還是身處日本職場,希望更了解相關法規與流程,都可以在本文中找到您需要的資訊。請牢記,在離職之前,務必確認您的雇用合約,了解公司相關規定,並做好充分的準備,以確保您的離職過程順利無虞。最後,祝福您在人生的下一段旅程中,一切順利。
離職 日文 常見問題快速FAQ
在日本職場,離職需要事先通知嗎?
是的,日本法律規定員工必須提前通知公司離職,通常為一個月或更長。但不同公司可能會有不同的規定,您需要仔細閱讀雇用合約,了解公司對於離職通知時間的規定。
離職理由要怎麼寫?
撰寫離職理由時,建議避免使用負面或情緒化的語言,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爭議。可以用客氣且禮貌的方式表達您的離職意願,例如「為了追求個人發展」、「想要挑戰新的領域」等。
離職後需要辦理哪些手續?
離職手續包括填寫離職單、歸還公司財物、結算薪資、辦理社保手續等。建議您在離職前與公司的人事部門確認相關手續,並妥善保管離職證明等重要文件。